安阳寓意?
“安阳”为什么称“安阳”?这与《周易》有密切关系。《庄子》:“《诗》以道志,《书》以道事,《礼》以道行,《乐》以道阳,《易》以道阴阳,《春秋》以道名分。”这里指出《周易》一书讲的是阴阳。阴阳思想是《周易》的核心思想,世界上万事万物都由阴阳组成。凡讲阴阳都出自《周易》。“安阳”这个名字也是这样。
我国古代地名来源一般有三种情况,一是以其在的地理位置为标准,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二是为了纪念历史上重大事件。三是地名寄托民众的理想和希望。以这三条标准而论,“安阳”之“安”字是民众希望安定、安康、安和,反映了民众的心声。“阳”字反映了其所在的地理位置。历史和现实对这个地理位置认识不一样。有人认为,安阳之所以称“阳”是因为在寿安山或在汤水、羑水之北。这种认识都不符合历史记载。
据《中国历史地名词典》记载,安阳是经过四次迁移才到这里,考察安阳名源应从初始为据。最早记载安阳之名是《史记·秦本纪》载,秦昭襄王五十年,即公元前256年,秦将王讫从唐,拔宁新中,更名安阳。《邺乘》载:“王讫攻邯郸不拔,引兵从唐拔宁新中,改名安阳。变宁为安,义相近矣。水北山南曰阳,其一在淇北故焉。”从这里看出,安阳原为宁新中,因为它在淇水北面所以改为安阳。“淇”即淇水。淇水在哪里?是淇县的淇水吗?显然不是。
民国《内黄县志续修清稿》一书记载,“《大名府志》载,卫河即水经淇、汤诸水所合流以出者也”。这里说卫河是《水经注》所说的淇水和汤水合流后的河流,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黄河故道。古黄河原流经汤阴、内黄、安阳界,后东折经内黄北去入海。古黄河断流之后,河道被卫河所占,所以淇水、汤水东流入卫水。史书又载,卫水经内黄、汤阴和安阳段称淇水。淇水在汤阴前故城之南东转流向内黄。又据明嘉靖《彰德府志》载:秦时安阳“故城在相州东南四十三里,近内黄县。其地在汉代已并入汤阴县。”汤阴前故城位于安阳东南方位,距安阳四十余里前故城与史书记载极为相似,前故城在淇水之北,故称“阳”,安阳的“阳”应由此而来。
“阳”为天道,一年四季大地和人类都随着天道变化而变化。春天“阳”使万物复苏,夏天“阳”使万物生长,秋天“阳”使作物成熟,冬天“阳”给人类以温暖,“一阴一阳谓之道”。所以,“安阳”之名内含安定和谐、吉祥安康、欣欣向荣、繁荣昌盛之寓意及位于原黄河故道之北的地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