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颍县有名的历史人物?
1、东晋尚书——荀嵩(262-328),羽林右监荀覠子。志操清纯,雅好文学,为当时名流王济等人所器重。泰始中,为司马允文学掾,累迁侍中、中护军。晋元帝即位,授尚书仆射,与刁协共定中兴礼仪。明帝时,平王敦有功,封爵,授光禄大夫、录尚书事,加散骑常侍。成帝初,苏峻叛乱,与王导等人共同侍卫成帝。咸和三年死,谥敬。
2、北宋尚书——李兑(995年~1070年),字子西。进士,以屯田员外郎为殿中侍御史,改同知谏院,擢天章阁待制知谏院,历知杭、越。英宗时为集贤院学士,判西京御史台。以工部尚书致仕。神宗熙宁三年卒,谥庄。
3、金朝尚书——张彀,字伯英,大定二十八年进士,调宁陵县主簿。改泰定军节度判官。率儒士行乡饮酒礼。改同州观察判官。是时,出兵备边,州征箭十万,限以雕雁羽为之,其价翔跃不可得。彀曰:“矢去物也,何羽不可。”节度使曰:“当须省报。”彀曰:“州距京师二千里,如民急何。万一有责,下官身任其咎。”一日之间,价减数倍。尚书省竟如所请。补尚书省令史,除同知郑州防御使事,改北京盐使。丁父忧,服除,再迁监察御史。从伐宋,迁武宁军节度副使。居母忧。贞祐二年,改惠民司令,历河南治中、显州刺史、刑部郎中、同知河南府事,迁河东南路转运使、权行六部尚书,安抚使。兴定元年,以疾卒。
4、明朝宰相——贾咏(1464-1547),字鸣和,号南坞。弘治九年(1496)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正德九年(1514)充经筵讲官,改兵部主事,迁左中允兼修撰,南京翰林院侍读学士、国子监祭酒。正德十六年擢礼部左侍郎,改吏部左侍郎。嘉靖四年(1526)五月以原官兼翰林学士入阁专理诰敕、掌参事府事,再迁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参预机务,进武英殿大学士,加少保兼太子太保。嘉靖六年八月十八日致仕,嘉靖二十六年八月三十日卒,年八十四,赠太保,谥文靖。
5、台北知府——陈星聚:字耀堂,台陈镇台陈村人,清光绪年间率领台湾人民抵御法国侵略者,取得了台北保卫战的胜利。同治十年(1871)年曾任台湾淡水同知,五年后又调任漉港同知,光绪四年(1878)升任台北知府。史料记载他性情刚毅,急公好义,体恤民情,励志图强,热爱祖国,在中法战争中,英勇保卫台北,对祖国人民作出了卓越贡献,是一位深受台湾人民爱戴的民族英雄。1885年,陈星聚因劳累过度,病逝台北知府任内,享年69岁,台北各界人士联名奏请清政府追封他为三品道台御赐祭葬如列。陈星聚陵园落成之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及夫人陈万水,以及数万群众参加落成典礼。
6、微生物学家——方心芳(1907—1992),石桥乡方庄村人,中国微生物学家、中科院院士。我国现代工业微生物学开拓者和应用现代微生物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传统发酵产品的先驱者之一。1931年毕业于上海劳动大学农学院农艺化学系。自30年代开始收集保藏菌种,为中国的菌种保藏事业奠定了基础,为创建中国的菌种保藏机构作出了重大贡献。曾描述过多种酵母菌、丝状真菌和细菌,选育出多种具有高活性的工业生产用菌种,在我国开创了五棓子酸发酵、长链二元酸发酵等新型发酵工业,促进了我国传统发酵工业的现代化。
7、越调大师——申凤梅(1927—1995),我国著名越调大师、越调泰斗,人民艺术家、开山立派的一代宗师。她11岁开始学艺,14岁搭班。1947年,她所在的民间戏班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胜利剧团,后改为河南省越调剧团。申凤梅是一位成绩卓著的越调表演艺术家,以“活诸葛”蜚声剧坛,同时在近200个传统戏、现代戏、新编历史剧中扮演过生、旦、净、丑等各种行当的角色,可谓“生旦不挡,悲喜咸宜”。
8、运动健将——李亚敏,中国女子射击运动员。运动健将。1974年入选解放军射击队,后入选国家射击队,同年参加第7届亚运会,以555环的成绩创标准手枪60发项目的全国纪录。之后出访罗马尼亚。以580环的成绩获中罗友谊赛女子手枪项目冠军,并创造该项目的全国冠军。1975年作为解放军队队员参加第3届全运会射击比赛,以591环成绩超过女子小口径手枪射世界纪录。从1975年至1978年在国内和国际比赛中,与其他队员合作,五次超过女子小口径手枪的团体世界纪录。1978年获国家体委颁发的体育运动荣誉奖章。1978年、1983年当选为第5届、第6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
9、战斗英雄——葛洪臣,男,一九三三年出生,一九四八年参加革命,志愿军第十五军第四十五师第一三四团第六连排长上甘岭战役中,一九五二年十月十九日,他带领全排配合其他连队反击537.7高地北山一个阵地,一举攻下,歼敌20余人。次日,他又受命坚守主峰阵地,两次身负重伤,坚持不下火线,第三次又腹部中弹,肠子流了出来,但仍继续指挥全排打退敌人两次反扑。最后,他为掩护部队转入坑道,单身拒敌,用1颗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立等特功,获二级英雄称号。
10、战斗英雄——李海欣,1962年8月生,王孟乡坟台村人,中越战争中担任119团8连3排排长,收复老山的战争中,李海欣率领十四名战士,克服重重困难,坚守142号高地五十五昼夜。特别是在七月十二日的防御战斗中,指挥十四名战士,同多我十倍之敌浴血奋战,身负重伤后,仍坚持战斗,直到生命最后一息。李海欣等十五位同志,被大家誉为“十五勇士”,他们用鲜血和生命保卫的高地,被称为“李海欣高地”。被中央军委授予“战斗英雄”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