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的事迹和成就 两弹一星科学家的事迹和精神?
一、两弹一星科学家的事迹和精神?
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的中国核地质标本陈列馆里,一块灰黄相间的矿石依然保持着67年前的锋芒,当工作人员手持先进的伽马仪慢慢瞄向它,伽马仪顿时发出“嘎嘎”的声音。
1954年,这块产自广西的铀矿石见证了“两弹一星”事业的发轫,面对美国发动朝鲜战争,甚至扬言要用原子弹封杀中国,我国领导人意识到,必须拥有核武器,制造自己的核盾牌,才能增强国防实力,保卫祖国和平。
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主席在中南海主持召开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专门讨论创建我国原子能事业。也就是在这天,一个创建我国原子能事业的战略决策确定下来。
施展科学救国抱负
当开展两弹一星事业成为国家的选择时代的选择,当初怀着科学救国梦想远渡重洋的科学家纷纷回到祖国,回国不需要理由,不回国才需要理由成为那个时代的最强音。
为了回国,钱学森隐忍负重5年,历尽波折,最终于1955年踏上回国的旅途。他曾满怀深情地说:科学没有国界,可是,科学家有祖国。钱学森的归来让中国两弹一星研究进程显著提速。
早一步归国的钱学森曾数次写信给同门师弟郭永怀:快来快来,我们拼命地欢迎你!郭永怀的夫人李佩后来回忆,因为知道已被美国多方关注,于是在回国前的一次同事聚会中,当着大家的面,郭永怀将十多年来积累的未发表书稿,统统扔进篝火付之一炬。1956年9月底,郭永怀携全家动身归国。
1948年,钱三强放弃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导师的优越工作和生活条件,毅然选择回到战乱中的祖国。
据统计,23位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中,有近20位是在新中国成立前后从国外归来的。
本土培养、成长的两弹一星参与者身上,同样闪烁着科学救国的光辉。
人称土专家一号的于敏先生成长于旧中国最动荡不安的时期,兵荒马乱,流离失所。幼年的他常与大他三岁的姐姐藏在炕沿下,躲避呼啸而来的枪弹。一年夏天,刚学会骑自行车的于敏,就险些遭到横冲直撞的日军吉普车碾压。难以抚平的童年屈辱,激发了少年于敏的民族自尊心,化为他此后一生科学救国的精神动力,愿为国家和民族的事业献出自己的一切,中华民族不欺负旁人,也不能受旁人欺负。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两弹一星事业是辉煌的,又是神秘的。它的神秘需要用无私的精神支撑,用奉献的精神坚守。
1961年4月的一天,在北京的一间部长办公室里,世界知名物理学家王淦昌面对一份特殊工作。他被告知,这是一项政治任务,一旦加入就必须断绝一切海外联系,并且要做好隐姓埋名一辈子的准备。
此时的王淦昌已年过半百,突然间让他放弃得心应手的物理学基础研究,从事核弹研制的全新事业,面对人生和事业的这次重大抉择,王淦昌稍微沉思了片刻,就铿锵有力地说,愿以身许国!
1963年,后被称为中国核司令的程开甲在学术界突然消失,从此踏入了号称“死亡之海”的罗布泊,潜心开始中国核武器研究和核试验事业。当程开甲重回北京定居,他在茫茫戈壁已经工作生活了20多年,参与主持决策了多种试验方式的30多次核试验。
在一次次从零开始的艰难抉择面前,人称奇女子的王承书用3个“我愿意”肩负起了国家的重托——她告别丈夫与孩子,年过半百改行研制原子弹的核心燃料高浓铀,用一台已经锈迹斑斑的手摇计算机,计算出海量的数据。
除了这些著名科学家,还有成千上万与他们共同奋斗的普通建设者,他们来自五湖四海,怀着舍家为国的共同心愿,把热血和汗水洒在茫茫戈壁上,洒在新中国国防事业的发展道路上。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在两弹一星的事业中,有太多人的奉献和牺牲。他们以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共同追求和崇高境界,在攀登现代科技高峰的征途中成就了两弹一星伟业,创造了非凡的人间奇迹。
何 亮
二、2021年科学家人物热点事例?
今年的重大科学事件,包括“中国成为了第二个让火星车成功着陆火星的国家”,这也是中国国家航天局和火星探测任务总设计师张荣桥交出的完美答卷。自去年之后,这一榜单中再次出现了中国人的身影。火星探索者张荣桥:担任这次火星探测任务。
三、霍金的主要事迹和品格简要概括?
史蒂芬·威廉·霍金是本世纪享有国际盛誉的伟人之一,出生于伽利略逝世三百周年纪念日,剑桥大学数学及理论物理学系教授,当代最重要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论家。荣获英国剑桥大学卢卡斯数学教席,这是自然科学史上继牛顿和狄拉克之后荣誉最高的教席。70年代他与彭罗斯一道证明了著名的奇性定理,为此他们共同获得了1988年的沃尔夫物理奖。他因此被誉为继爱因斯坦之后世界上最著名的科学思想家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
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传奇性的,在科学成就上,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担任的职务是剑桥大学有史以来最为崇高的教授职务,那是牛顿和狄拉克担任过的卢卡斯数学教授。
四、中外科学家因好奇心而获成功的例子(3个或3个以上)?
1、牛顿因为在一棵树下的时候,被一个苹果砸到了头,因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2、瓦特通过观察水蒸汽推动壶盖跳动的物理现象,发明蒸汽机。
3、爱迪生小时候对什么都感兴趣.对自己不了解的事情总想试一试,弄个明白.有一次他看见花园的篱笆边有一个野蜂窝,感到很奇怪,就用棍子去拨,想看个究竟,结果脸被野蜂蜇得肿了起来,他还是不甘心,非看清楚蜂窝的构造才行.爱迪生后来成了举世闻名的大发明家
五、忘我工作的科学家的故事培根?
1561年1月22日,培根生于伦敦一个新贵族家庭。培根的父亲是个大法官,并且还担任过英国女王的掌玺大臣。培根的母亲出身名门,受过良好的教育。
培根从小就很聪明,有一次,英国女王看见他,和他开玩笑说:“小掌玺大臣,你能告诉我你几岁了吗?”小培根彬彬有礼地说:“我比陛下的幸福朝代还小两岁呢。”女王听后非常高兴。
培根很小的时候,母亲就开始教他认字。6岁的时候,培根就能独立阅读了。小培根很喜欢读书,他总爱到家里的书房中找书看。他看起书来特别认真,经常在书房里一呆就是半天,小伙伴们都喊他“小书迷”。12岁的时候,父亲送培根进了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习神学。但培根一点也不喜欢这门死板的学科,经常逃课到图书馆看书。有时读书太投入了,竟一整天不去上课。在剑桥3年,他阅读了大量的书籍。他的阅读范围非常广泛,涉及法律、历史、政治、文学、自然科学各个领域。渐渐地,培根成了一个知识渊博、有自己独特见解的人。
培根总是不上课,引起了老师们的不满。一次,一个和他父亲很熟的老师将培根逃课的事告诉父亲。父亲将培根狠狠地训了一顿,并说要定期检查他的学习情况。
然而,培根实在听不进神学课,他便去找父亲“谈判”。
“爸爸,我不想学神学了。”
“为什么?”父亲有些生气。
“那些关于上帝的哲学,根本就是在束缚人们的思想,使人们不能很好地认识自然和社会。”
“那你想干什么?”父亲大声吼道。
“我可以去学法律、文学或自然科学。”
这时在一旁的母亲为培根解了围:“孩子说的也有道理。如果他对神学不感兴趣,那倒可以让他去学法律。法学现在也是一门很有发展的学科。”(www.guayunfan.com)
在母亲的劝说下,父亲终于同意了。这之后,培根进了当时伦敦很有名气的葛莱律师学会学习法律。培根对法律十分感兴趣,经常虚心向有经验的律师请教问题。在葛莱律师学会的一年中,培根逐步认识到了法律对于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他暗暗下决心,以后要参与国家政治,不断健全法律,推动社会进步。
随着年龄的增长,培根想到外面去见见世面。1578年,17岁的培根作为英国驻法大使的随员来到法国。在此后的两年中,培根几乎走遍了整个法国。他每到一处都虚心向别人请教当地的政治、经济情况,同时接触到许多新鲜事物,眼界也变得更加开阔。
1580年,培根回到了伦敦。他刻苦学习法律,并决心考取律师资格,为自己从政做准备。然而在这一年,培根的父亲去世了。培根只分到了微薄的家产,迫于生计,他不得不先在一家律师学会找了一份助理工作。培根一边工作,一边刻苦学习法律。为了尽快考取律师资格,他每天都很晚才睡。经过艰苦的努力,第二年终于通过了考试,培根做了一名律师,不久后当选为国会议员。
】培根是英国著名的哲学家,曾先后担任过副检察长、首席检察官、枢密院官员、掌玺大臣和大法官等职,1621年受封为男爵,由于接受朝臣贿赂而遭免职。不过他的哲学思想却大大超越了他的政治能力,他强调的归纳方法对科学研究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培根的口才非常好,不管是在法庭上还是国会上,他的发言总是能引起满堂的喝彩。渐渐地,培根开始不满足于国会议员的职务了,他想进一步参与国家政务。1593年,英国首席检察长的位置空缺,培根向伊丽莎白女王申请这一职务。然而他的申请没有得到批准,女王只是让他做了自己的法律顾问。培根没有气馁,他积极参与政治活动,为完善国家法律做了许多贡献。
伊丽莎白女王去世后,詹姆士一世继承了王位。这期间,培根提出了合并苏格兰和英格兰的主张,受到了詹姆士一世的赞赏。1607年,培根被任命为副检察长。由于政绩卓越,6年后,他又被升为首席检察官,不久又担任了掌玺大臣。培根这段时间,仕途十分顺畅,他最后官至当时英国官场最高职务——大法官。
在学术著述上,他把一切脱离自然、脱离实际的知识加以改革。他搞研究、进行写作非常辛苦,经常整夜不睡。有时,他写起东西来竟然好几天不出屋。
培根是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哲学家,他不但在文学、哲学上多有建树,在自然科学领域里,也取得了重大成就。《新工具》是培根的主要哲学著作之一,首次发表于1620年。培根计划写一部大书,名为《伟大的复兴》,分为6个部分,但未能完成。《新工具》是其中第二部。培根后半生著作颇丰,在许多研究领域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他是英国历史上令人敬仰的政治家、哲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