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书法爱好者喜欢学习写《兰亭序》?
兰亭序是中国行书法的最高境界,是书法爱好者从楷书走向行草的必经之帖,学习兰亭序帖必有所作为。
兰亭集序帖字端庄,字的结构美妙绝伦,字体千变万化,就拿“之”学来说,帖中所见之字,字字有变化,没有一个雷同,体现了书家用笔的独具匠心,为书法字体的变化创造了奇迹。
对于为什么书法爱好者都喜欢兰亭帖,一方面写字必追正宗,所有书法家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王”字,都在王字的影子里追求变化。另一方面王羲之的书法端庄秀美,无论懂不懂书法,看上去舒服不怪,所以我认为练字从王字入手不会错,原书法爱好者共同商讨。
写兰亭序让学行书的人知道啥才叫书法。乱画不成字也称书法,不知那些人们情何以侃
王羲之的代表作是什么?为什么世上见不到《兰亭序》的真迹?
《兰亭序》首当其冲是王羲之最著名的代表作啦!。 巜兰亭序〉的迷宗有两种说法:(1)跟李世文伴葬;(2)鉴真和尚从智永尚手接过后保藏,唐太宗李世民为得到真迹便召见鉴真和尚,要求献出,但鉴真和尚更是爱之有嘉,只是在皇上召见前有所准备,叫善书法者摹了几份,把真迹藏衣袖中预防万一,用摹本给皇上,哪时皇上也认为是真迹被伴葬于皇陵了,而真迹破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带到日本了,还有可能真的存在日本,但日本由于欠中国太多,狼子野心,一直不敢承认!要知真相,唯有打开皇陵鉴宝才知真伪了!
兰亭序,圣教序。
秦始皇的《会稽刻石》是一部怎样的经典著作?
没看过,不参言。抱歉!
秦始皇的《会稽刻石》从内容上看是反应秦始皇治国的一篇文章,反应了秦朝法治在人伦领域的态度。《会稽刻石》从书法上讲,它反应了秦汉之时的篆书书法,是掌握小篆结构的重要资料。总而言之,《会稽刻石》是一件珍贵的历史文物,它既反应了秦朝的历史,也记录了秦朝的书法。
秦始皇统一天下后,以法家学说治天下,法家的特点之一就是功利性极强,为了功与利刑赏都极繁极重。先秦诸子百家认为,以法家治一诸侯国尚可,以法家治天下则尚有不足。秦始皇不断地制度创新,他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以治秦的经验治天下。楚越地区归附秦朝时间断,不断的有造反事件发生,因此秦始皇特意巡视楚越地区。
经过渐江大禹陵时,秦始皇隆重祭祀了大禹,之前秦始皇已经隆重的祭祀了舜帝。秦国历来严禁以古非今,对三皇五帝的治国方式不认同(法家不认同王道),但秦始皇巡视楚越时,却特意祭祀了舜帝和大禹,其政治意义非凡。舜帝是孝道的代表,大禹是王道的代表,秦始皇祭祀两位先王,暗示着秦始皇有糅合霸、王二道的想法,霸道乃法家之学,王道乃儒家之学。
《会稽刻石》的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讲秦朝统一天下的功业;第二部分讲秦国攻灭六国的原因;第三部分讲夫妻人伦之道;第四部分要求百姓守法自安。
《会稽刻石》皇帝休烈,平壹宇内,德惠攸长。卅有七年,寴䡅天下,周览远方。遂登会稽,宣省习俗,黔首齐庄。群臣诵功,本原事迹,追道高明。秦圣临国,始定刑名,显陈旧章。初平法式,审别职任,以立恒常。以上部分讲了秦始皇统一天下的丰功伟业,天下统一的最大好处是“黔首齐庄”,也就是老百姓不用天天打仗了。秦国以法治国,从来都是讲法不讲道德,法治不诛心,诛心非法治,所谓的诛心就是指道德。《会稽刻石》中罕见的提到了“德惠攸长”、“宣省习俗”,充分说明秦朝已经开始注重道德的作用了。
《会稽刻石》六王专倍,贪戾慠猛,率众自强。暴虐恣行,负力而骄,数动甲兵。阴通间使,以事合从,行为辟方。内饰诈谋,外来侵边,遂起祸殃。义威诛之,殄熄暴悖,乱贼灭亡。圣德广密,六合之中,被泽无疆。皇帝并宇,兼听万事,远近毕清。运理群物,考验事实,各载其名。贵贱并通,善否陈前,靡有隐情。以上部分讲了秦灭六国的原因,以及天下统一的好处。秦国攻灭六国的原因是六国国主“贪戾慠猛、暴虐恣行”,六国之君为一已私利,发动百姓、军队对外作战,导至华夏内部战乱不休,北方匈奴趁虚而入。秦王给六国讲道理,他们不听,反而联合起来对付秦国,于是秦国只能将六国攻灭,将全天下都纳入秦国的统一治理之中。统一的好处就是内部无战争,百姓可以安居乐业,对外战争则可以集中力量击败敌人。
《会稽刻石》饰省宣义,有子而嫁,倍死不贞。防隔内外,禁止淫佚,男女絜诚。夫为寄猳,杀之无罪,男秉义程。妻为逃嫁,子不得母,咸化廉清。大治濯俗,天下承风,蒙被休经。上面这一段是秦国对于夫妇人伦的要求,正所谓五伦之中,夫妻之伦最大,一对夫妇上要管老,下要管小,中间还得管自己。秦国要求夫妻之间要忠于婚姻,忠于家庭,已婚女子有了孩子的不得再嫁,男子如果搞婚外情,做妻子的可以杀死丈夫而无罪。已婚女子如果弃家出走,那么她的子女不得认她这个母亲。大体而言,秦国要求男女都要洁身自好,对家庭各负其责,不得放荡淫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