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变成万人迷”,宝宝爱打扮是早熟的表现吗?
谢邀!
这个问题生活中真的很常见~其实吧,爱美之心人皆有之,想要变成“万人迷”也是一种天性。
前段时间刷朋友圈的时候,看到同事发了一条状态,忍不住笑了~,这不正是每个女孩子小时候会干的事情嘛,看到妈妈的高跟鞋,趁没人注意的时候,偷偷穿上在镜子前面扭扭晃晃的,一副好不陶醉的模样,惹人怜爱。
很多明星都在各大平台分享过关于自己孩子成长的这些“甜蜜的苦恼”:贝克汉姆的女儿小七、马伊琍的女儿爱马、孙俪的女儿小花妹妹,还有去年六一儿童节杨紫在她的微博里发了一张穿着妈妈高跟鞋的照片,引起大家的热议。当然,这可不是明星家孩子才有这特点,平常人家的孩子,这一波的臭美操作,也是很溜的。趁家长不注意,偷偷地抹一抹妈妈的口红,披上妈妈的丝巾在镜子前左扭右扭,感觉自己美美哒……很多家长为此很忧心,这么小就开始臭美,长大后还得了?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孩子那些令人哭笑不得的“臭美”行为。
很多家长吐槽自己的孩子每天早上都要上演一场时装秀,结果是孩子上学迟到家长上班迟到,但是往往屡教不改;孩子过分关注自身的形象,对外貌特别在意,很多家长为此很担心孩子会因此荒废学业,更担心他们从小价值观的扭曲。其实任何行为的背后都是有原因的,家长只有在理解孩子的行为动机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那么孩子为什么会这么“臭美”呐?
❶自我认知的发展
当孩子自我意识逐渐开始发展,他们会开始在意自我形象,会对着镜子看着自己觉得很有趣。这个时候孩子的思维活动空间增大,自我认知不断增强,他们特别需要获得别人的肯定与赞美。心理学认为,成年之后的气质是由儿童期间的审美导致的。童年的审美水平奠定了人一生的审美倾向和生活品质。孩子对这个世界的探索,从认识自我开始。随着自我认知的发展,孩子会对自己的外貌、形象有了最初的判断,并有了“理想中的自我”形象,而当她们发现现实中的自己与理想中的有差距时,就会借助一些外物装扮自己,以期达到理想水平。
❷审美敏感期
审美敏感期是指发生于2.5~5岁之间孩子的审美行为趣向,这个时期的孩子对自己的形象有了自己的愿望和审美标准,尤其女孩子对自己的衣着和服饰产生起浓厚兴趣。《捕捉儿童的敏感期》一书中说道:孩子审美的敏感期是螺旋式发展的,从对吃的东西要求完美、完整,到对所用东西要求完美、完整,再到对自我的形象要求完美,最后上升到对环境、对内在气质、对艺术品质追求完美等。这个时期的孩子会变成一个完美主义者:牛奶不能洒出一滴、喝水的杯子不能有裂缝、衣服上不能有污点,总是有一个发箍别在头上,开始对妈妈的高跟鞋和口红有了浓厚的好奇。审美敏感期是孩子成长中必须要经历的过程,这个阶段对孩子未来的影响巨大,最终孩子会形成自己的审美标准,成为自己文化的一部分。
❸模仿的天性
孩子最初对美的萌发和好奇,一定是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2-6岁阶段幼儿的大脑正处于活跃的黄金时期,有着超强的模仿能力。父母是孩子首先会模仿的对象,就像看到妈妈化妆,穿高跟鞋,那是孩子接触不到的东西,所以会有种强烈的模仿心理。其次,还有可能受到隔壁邻居的小姐姐、或者是动画片的某个形象、某部电视剧里的造型所影响。
❹缺少关注的补偿心理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曾做过一个关于孩子的实验:一个叫Anano的小女孩被工作人员安排穿上质感很好的裙子和毛呢小大衣,一个人安静的站在那里,看起来就像是一个和父母走散的有钱人家孩子。就陆续有陌生人前来主动关心她,问她是否和家人走散了。路过的人们纷纷对这个落单的小姑娘释放了巨大的善意。
但当女孩换了另外一副装束——化妆师通过技术手法把她打扮成了一个邋遢,衣衫褴褛看着像乞丐的小女孩。同样的地方,她依旧静静的一个人站在那里。广场上人来人往,熙熙攘攘,居然没有任何人理会这个衣着邋遢的小女孩。
实验结束后,女孩对工作人员说,“因为我的脸黑黑的,衣服脏脏的……他们都让我走开。”
确实,面容姣好、衣着得体的孩子能够获得更多人的关注和帮助,能给孩子更多的信心!很多孩子发现自己得不到身边人的关注和夸赞,就会对自己的外貌,衣着格外注重,以期获得外界的高度关注。那些成绩不好又叛逆的孩子之所有那么注重个人的打扮的原因就是从小缺乏关注,也希望通过让自己变美来向外界索取关注。
❶积极面
爱“臭美”的孩子,他们自带成功的武器。对于成长中的孩子来说,“美”是获得肯定最直接的方式,也是建立自信心的途径之一。很多孩子在爱美这条路上越走越远,在这个过程中发现自我的真正价值,成为越来越好的自己。上个月与世长辞的老佛爷卡尔.拉格斐,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很“爱美”,对自己的服装有着挑剔的审美,所以后来他站在了时尚界的巅峰,成为香奈儿艺术总监,即使离开人世,也为后人留下宝贵的艺术财富;杨幂的爸爸在电视访谈中提到杨幂从小就很爱臭美,给自己的定位很明确,长大后要当明星,就有了现在千万粉丝狂热追随的“大幂幂”。
“臭美”是孩子成长中重要的心理过程,也是个体心理能量的基础。孩子在童年前期会有一段时间的“臭美”,迫切希望获得别人的认同和赞许,来增加自信的筹码。从一定角度来说,这种“臭美”是态度、是自律,是孩子未来感受美、接受美、拥有美的基础。
❷消极面
孩子盲目的“臭美”很容易造成自我伤害。前几日新闻里报道湖南一名7岁小女孩到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就诊——因为爱美,她拿了几颗绿豆当耳钉模仿妈妈平时戴耳环,没想到,使绿豆误入耳道深部膨胀发芽致耳内感染,导致听力下降。
韩国某美妆品牌开设儿童美容中心,推广儿童化妆品,消费的顾客群体大多是三到七岁的小朋友,美妆逐渐渗透到儿童领域,这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也不忽视化妆品本身对孩子的危害。孩子的皮肤厚度只有成年人的十分之一厚,化妆品中含有糖皮质激素或雌激素,若长期使用会引起激素依赖性皮炎,可致儿童生长发育早熟,影响身高发育。如果孩子想要尝试,一定要选择专为儿童设计的安全无毒的化妆品。
另外孩子过度“臭美”,容易造成虚荣心膨胀、蛮横娇纵,对身边的事物十足挑剔,甚至口出恶言,伤害他人自尊心,这也从根本上不利于孩子建立正确的三观。
爱臭美,是孩子成长的一部分。家长要学会接纳,不要觉得这是不好的现象。试问哪个做家长的小时候没有臭美过。爱和界限的并存,不是一味的打压,我们要告诉孩子们,什么不美,什么才可以美,要带她们去认识这个多彩的世界,帮助建立多元的审美观,才能让孩子获得内心的滋养。
❶理解臭美的动机
蒙特梭利曾说,如果错过敏感期的教育,就像织毛衣漏下一针一样。无论以后怎样弥补,都会留下痕迹,即日后儿童在身心、行为、品质上的偏差。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孩子特别需要获得他人的肯定与赞美。如果家长对孩子的行为加以批评和指责,往往会导致孩子恐惧性退缩,失去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反之,家长巧妙地引导孩子去追求美,让他们尽情享受这个过程,随着社会活动的增多,在与外界他人磨合的过程中,孩子会渐渐认识到自己的价值和定位。
当孩子爱臭美了,这恰恰说明了孩子意识里对审美的觉醒。压制只会把帮助孩子建立审美观的机会拱手让人。很多青少年期孩子,因为第二性征的发育,开始在意自己在异性心目中的形象,注重装扮,家长如果强制压制,反而更容易让处在叛逆期的孩子被社交媒体或者同龄人“带偏”。这个时候最有效的手段就是走进孩子的内心,拉近彼此距离,进行有效沟通,理解孩子的行为动机,及时制止孩子危险的臭美行为,以防对孩子造成伤害。
❷客观评价,尊重审美
不要轻易给孩子冠上“虚荣”等负面标签,压抑着孩子使他们不敢正视和追求美好的事物,产生自卑心理。父母这样的态度会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孩子一个信息,“你不该这样”,“不允许这样欣赏自己”,久而久之,让孩子怀疑自己的存在感,觉得自己是不值得被欣赏、被爱,从而破坏了孩子生命初期一个重要心理过程的完成。在了解孩子的臭美动机基础上,家长应该客观去评价孩子的行为,一味的打压只会给孩子的心理造成创伤。
日本文化教育的特点就是尊重孩子的“爱美”之心。电车或地铁的车站里,会挂着中小学生的墙画展;很多展览没有设定的主题,任由孩子们自由挥洒创作,并且在公共场所进行展示;日本的校服也是全世界公认的时尚和好看。日本从幼儿园起步的层级传授,使得人民的鉴赏力与创造力从小孩子开始培养和提升。
孩子自己搭配的衣物、制作的手工、画的画作,我们要给予客观的评价,适当采取积极鼓励方针,不浇灭孩子的热情,不打击孩子。家长要高度尊重孩子对审美的选择,把审美的权利交给孩子,尊重孩子的审美,无分好坏,全然接纳。
❸帮助孩子建立美的格局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而审美就是诗和远方。教育家马卡连柯曾经这样说过,“父母对自己的要求,父母对自己家庭的尊敬,父母对自己一言一行的检点;这是首要的和最基本的教育方法”,父母有必要给孩子上好关于“美”的课程。
【发现自然美】查德•洛夫《林间最后的小孩——拯救自然缺失症儿童》写道,孩子就像需要睡眠和食物一样,需要和自然的接触。父母应该多利用休息时间带着孩子走进自然,让孩子充分用他的五官感受自然形态中各种美,陶冶情操,有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美与智慧并存】黄磊的女儿多多12岁时,对耳环十分好奇和迷恋,孙莉就带她去打了耳洞。很多网友谴责黄磊夫妇,认为他们过度放纵孩子。然而多多7岁就用英文写剧本,为斯皮尔伯格的电影《圆梦巨人》配音、弹钢琴、演话剧,样样精通,还参加巴黎时装周,在舞台上绽放人格魅力,做到了美与智慧并存。很多时候家长可以对孩子的“臭美”行为和心理进行适当的干涉,把孩子的“爱美”转化为奋斗和自我激励。让孩子懂得,追求的美可以是多元的,不单单指的是外貌,更是美丽的脑袋和美丽的灵魂。
【心灵美才是真的美】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你教育孩子,也就是教育自己,并检验自己的人格。父母的善良,孩子们能模仿到!凯特王妃为乔治小王子选择了一间以“善良”为教育理念的学校,让孩子从小学会善良。为什么善良很重要?我们常说做事要“尽善尽美”,这句话看起来“尽美”似乎比“尽善”更重要,抑或“尽美”本身就是“尽善”。家长首先要以身作则,家长日常的一言一行孩子会潜移默化的受到熏陶,教育孩子从小懂得善待生命、同情弱者、友好待人,让他们懂得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尊重和友好相处,这是他们未来人生幸福的基础。日常中,荧屏等形式可以更直观地震撼孩子的内心。2017年上映的电影《奇迹男孩》讲述了一个从小面部长相畸形的男孩的成长经历,以小见大,小故事大题材,从中折射出的真善美,勇敢与希望,宽容与理解是人类永恒的主题,建议家长们可以带孩子一起看一下。
所以,美,并只是涂脂抹粉的美,而是乐观的心态和向上的正能量,是把富有的精神揉入生命力,用内在美诠释生命的意义。
当然了,培养孩子的审美,不是把我们的想法强加在孩子身上。这里和大家分享一本绘本《红色最棒》,书中的小女孩,她喜欢一切红色的东西,可是妈妈却总是以各种各样的理由阻止。她却没有真正理解孩子为什么执着于红色:因为穿红夹克可以当小红帽、红色的果汁最好喝、红色的衣服能吓走妖怪……我觉得家长比孩子更应该看这本绘本。
对美的追求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社会和谐的基石,更是我们每一个人心中最美好的追求。我们引导并和孩子一起讨论美,初衷不是用自己的审美标准来代替孩子的审美标准,而是为了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人生观。
欢迎关注公众号“旺宝家”,这里有海量的早教资源免费下载,还可以跟旺宝爹妈一起聊聊育儿那些事儿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