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洞察

杭州凯虹购物中心有什么好玩的?

时间:2023-09-21 来源:otovc.com

一、杭州凯虹购物中心有什么好玩的?

人气很旺的综合商场。负一层是城市超市和餐饮小吃区,汇集了厝内小眷村、coco、东哥面包、仙豆糕还有锅盔等等小吃,还有名创优品等小杂货店。

一层有巴黎贝甜、DQ,还有服装店。二层和三层主要是男女装,四层是运动服饰,五层主要是家用电器等。虽然算是综合商场,但是品牌不全,货号也不是很齐全,还是需要进一步拓宽招商渠道。

二、香奈儿的品牌故事

香奈儿创始人是加布里埃・可可・香奈儿。香奈儿小时候过得很惨,母亲很早就生病去世了,父亲也抛下了她,她就去了修道院的收容所,在收容所,度过了少女时光。

在香奈儿成年的时候,离开了修道院,去酒吧驻唱。因为她唱歌很好听,大家都叫她CoCo Chanel,她也很喜欢这个名字,而且在酒吧她认识了一个很喜欢她的军官,她就当了那军官的情人,军官经常带她出席上流社会,认识了一生的挚爱卡伯,香奈儿和卡伯一见如故,相互爱上了彼此。

卡伯出钱给香奈儿开了香奈儿的第一家女士帽子店,之后香奈儿又在多维尔和比亚里茨等地方都开了卖女士帽子的连锁店,卖的非常好,大家都很爱她的设计风格,之后香奈儿又进军服装界,在1914年,开了两家服装店,从此Chanel这个品牌也被大家所熟知,也开始了Chanel这个品牌的辉煌。

励志精神:

但在1918年圣诞夜,卡伯给香奈儿买了很贵族的珍珠项链,开车回家的时候,遇到了车祸,再也没醒来。香奈儿也一生没嫁,干着自己的事业。她经历过生活和情爱的苦,就希望鼓励更多女生独立、自信、高级,不要沦为玩物。这样的精神,反而令人感怀。

三、同居男女的角色介绍

王曼玲/Coco(许燕玲饰演)

年龄――≈27岁

职业――广告公司客户总监

特征――对外形象高贵冷艳,偶尔情商拖后腿

人物关系――众人的房东,程司瀚的前女友

多金剩女,因为去相亲被男方嫌弃自己没房没车,一怒之下贷款买了房。为了维持花钱如流水的生活习惯,把房间分租给童希儿、毛毛等人。常常充当大家的恋爱导师,但自己的爱情之路一直不顺。

童希儿(蔡雨晴饰演)

年龄――≈24岁

职业――服装店店员

特征――“雨晴又把事情搞砸了”,心地善良,为爱痴狂,灰姑娘成长史

人物关系――程司瀚的现女友

服装设计专业毕业,但不得志只能在服装店打工。工作原因邂逅程司瀚,两人堕入爱河。童希儿误会程司瀚,频频受伤。生活事业上常常搞砸事情。

程司瀚(曾文瀚饰演)

年龄――≈26岁

职业――摄影师

特征――“渣到极致是情深”,表面风流倜傥,口甜舌滑,其实为人有担当,私下个性有点2

人物关系――童希儿的现男友,Coco的前男友

外界风评不好,四处留情,因与coco短暂交往过,被认为是渣男。跟童希儿在一起之后收身养性,也变得很专情,但却遭到了误会。私底下其实是个长不大的大男孩,迷恋游戏及各种模型,会躲在浴室大声唱歌。

苏峰(郭嘉峰饰演)

年龄――≈23岁

职业――产品体验师/自由撰稿人

特征――“娘炮瞬间变汉子”,温柔体贴,平时有点娘炮,但必要的时候很汉子。

人物关系――众人的闺蜜,毛毛的欢喜冤家,希儿的假想敌

外表有些娘炮,被众人误以为是gay。因为工作原因对女性护肤等很有心得,被众人当成了闺蜜。经常相约好黎东来家里打游戏,二人的关系常被众人遐想连篇。

莫甜甜(孙咏盈饰演)

年龄――≈21岁

职业――刚毕业的大学生,最后成为厨师助理

特征――“唔声唔声吓你一惊”,大大咧咧,女汉子,为人仗义,偶尔心思细腻。

人物关系――与苏峰是欢喜冤家,甚至对其少女心动

毛毛毕业之后,不愿继承家里的连锁猪脚饭,叛逆地离家出走,摸索了很多行业,如律师、调酒师等频频受挫。因为打扮中性,不修边幅,常常被当成了不需要呵护的“女汉子”。经常花痴,常常做出不经大脑的滑稽行为,是同居生活里的润滑剂。

四、Alexander McQueen:他的独特和伟大,每个时装精都应该知道……

他是“无二的时装天才”,

他是孤独的孩童,是离经叛道的坏小子。

他创造的美,灼热,绝美,而伤人。

一次又一次,他借衣还魂,得以复生。

但终究,还是为死神所缚,永远沉入死亡之境。

即使离开8年,他的时尚远见和他的高级时装仍旧在影响着整个时尚圈。

他是“鬼才设计师,英国时尚教父 

“Alexander  McQueen,亚历山大・麦昆。

――――――――分割线――――――――

今年夏天,一部关于AlexanderMcQueen的纪录片《McQueen》在北美上映,牵动着时尚圈很多人的心。

从90年代为Givenchy设计Collections,到自己同名品牌fashion show的台前幕后,McQueen 40年短暂而高度浓缩的人生,在纪录片里均可以看到。

此外,还有一些McQueen生活和创作中的真实采访片段。导演说, “我们想藉由这部电影再度回味他的创作,看见他那不朽的才华。”

这不是第一部讲述McQueen的纪录片,却绝对是最贴近真实,最值得观看回味的一部。同步的还有一本由家人认可发行的书,《亚历山大・麦昆:栖血肤下》,以前推荐过,同样值得一看。

看完勾起了我想写的一些关于McQueen的故事,就当一篇长长的观后感吧。

――――――――分割线――――――――

每年五月的第一个星期一,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都会举行一年一度的“时尚界奥斯卡“――Met Gala。这场慈善晚宴便是时尚大展的开端,一年一个主题。McQueen10年去世,11年为了纪念他,就以McQueen定为了展览主题:麦昆作品回顾展《野性之美》。

2011年,《野性之美》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开展,引起轰动

全息投影再现了McQueen2006秋冬的经典之作The Widows of Culloden,Kate Moss身着裙装,旋转、舞动、形同鬼魅,最后消失不见。

这场展览5月4号开展,因为太火爆,一直把闭展时间延至8月7号,前后接待了66万人次,成为该馆历史上参观人数最多的展览。

而这本《亚历山大・麦昆:野性之美》就是这次时尚展的同名图录。

重量级的博物馆、艺术场所为设计师本人做回顾展是罕见的,享有此殊荣的仅CocoChanel、Cristobal Balenciaga、YvesSaint Laurent、Gianni Versace、JeanPaul Gaultier等寥寥几位里程碑式的大师。而这些人的时装帝国都远远强大过麦昆。

――――――――正文分割线――――――――

他本名叫Lee  Alexander  McQueen。

很多时尚设计师都出自艺术世家或者富裕的家庭,比如现在在时尚圈如鱼得水的亚裔小可爱亚历山大・王(Alexander Wang)家里是做生意的,大师Yves Saint Laurent是男爵后裔,父亲是成功的商人,母亲是鸡尾酒会的常客。

和他们不同,McQueen来自伦敦,长于英国一个历史悠久贫民区――伦敦东区。那里是垃圾、毒品与妓女的聚集地,是当时开膛手杰克集中犯案的地区。

他的父亲靠开出租车维生,母亲则是一名小学老师。他的童年在暴力、犯罪、脏话中度过。

即使出生在这样的环境中,McQueen很小便已显示出做裁缝的天赋。他3岁已在墙上画裙子,上课也在画衣服,为家中姐妹做时装。

一直生活在父亲家暴的阴影里,母亲是他孤苦童年里的依靠。McQueen一向不避讳自己的同志身份,6岁时他已知道自己的性取向,称自己“是家里那只粉红的绵羊。”(暗指是同性恋者)。他刚“出柜”时,家人无法接受,但母爱最后战胜了成见,因此他与母亲非常亲密。

姨母多莉(Dolly)也非常疼爱这个姨甥。小McQueen最喜欢的事情就是跟母亲喝下午茶,和去姨妈家看希区柯克的电影。这些电影日后也同样影响着McQueen的设计。

纪录片中,可以看到McQueen当年生活的样子。一座不瞩目的小阁楼,最顶层一角的房间便是McQueen从幼年到青年一直生活的居所。房子外边,是时常阴暗的天气和几株长得稀疏的高树,再加上成群的鸟类在空中肆意盘旋,或降落在树杈上觅食歇息。

“McQueen小的时候常常把自己一个人关在房间里,花好长时间趴在窗台上观察鸟类飞翔的姿态。” McQueen的哥哥在纪录片中这样讲到。后期的时装系列中,McQueen对鸟类形象的迷恋也便可被看做是这童年印记的一次又一次再现。 

妈妈和姨母的全力支持,是 McQueen追逐时装设计师梦想的精神支柱。16岁的时候,McQueen在母亲和姨母的支持下,成为萨维尔巷裁缝服装店Anderson &Sheppard做学徒。

这家店拥有英国王室的供货许可证,几乎是世界上最富盛名的的顶级男装裁缝店。客户包括了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 (Mikhail Gorbachev) 和查尔斯王子 (Prince Charles)。

在这里,McQueen的裁缝技术突飞猛进。在他后来惊世骇俗、天马行空的设计底下,都是扎实精湛的剪裁功底。

据说,他曾在查尔斯王子的外套里偷偷绣了一句脏话:I am a cu*t.,他的叛逆可见一斑。

1991年,McQueen回到伦敦,去应聘圣马丁学院的打版教师。但系主任反而让这个连大学都没读过的东区男孩直接读了CSM的硕士女装设计(基本也是唯一一个了)。

这是他1992年CSM的毕业作品“Jack the Ripper Stalks His Victims”,以开膛手杰克和他的受害人为主题,做了这一个collection。

在这个时候,他的作品中就已经透露出了暴力与死亡,而这种风格与当时时尚界推崇的“优雅的时髦”是背道而驰的。

当他完成毕业作品时,生命中第三个女人出现了。

她是时装界名人,“英国帽子女王”,英国老牌贵族杂志《Tatler》服装编辑莎贝拉・布洛(Isabella  Blow)。Blow后来成了他一生的伯乐兼挚友。

她一眼就从McQueen的设计里看到了他惊人的天赋,并花费5000英镑巨款买下了他当时所有的collection。而当时麦昆在圣马丁的学费才4000英镑!她是他事业上的贵人,同样也是他的灵感缪斯。也是Blow,劝说的McQueen舍弃名字Lee,改用Alexander作为品牌的名称。

Blow说, “McQueen吸引我的地方,是他懂得从过去吸取灵感,然后大胆地加以‘破坏’和‘否定’,从而创造出一个全新意念,一个具有时代气息的意念。他象一个偷窥的小孩,在残破的布料中,寻找最性感的地带。”

“缪斯是一个永恒的灵感人物,”Blow曾经说过她与麦昆的关系。“你无法购买灵感,这就像是与某人的恋爱。”

对于McQueen和Blow而言,无论他们的关系如何,这确实是一件爱情事件。

McQueen为了纪念Blow而设计的帽饰

同年,他创立了自己的同名品牌Alexander McQueen。

“反叛礼教”、“百无禁忌”、“太浮夸”、 “暴虐顽童”、“英国时尚界小流氓”, 是 McQueen初出道时所获的评语。

但有着这三个女人的支持,令他勇往直前。

McQueen的思想早早地领先了时代。 1993年,带着他的秋冬系列,McQueen亮相时装周。他鬼斧神功的剪裁、野蛮强悍又极具艺术美感的设计震撼了时装界。在这一年,他获得了英国时装公会专门设立公益性基金“新一代基金(New Gen)”。

1995年,是他的高原强暴系列,灵感来自“英格兰入侵苏格兰”这段历史,不是他正式的系列,而且超黄超暴力,有机会再整理吧。

1996年,当McQueen推出其首个正式的系列,其超低腰牛仔裤便成为翌日多份报章的时装报导之头条。这样的服装在当时极为大胆,人们评价McQueen的设计为“那个伦敦东区出来的野东西”。

面对对他作品的质疑,他直接怼回去: “我没有要求过你,你要是不喜欢,就把这页翻过去,别看、别买。”

纪梵希Givenchy看上了他。1996年10月,年仅27岁的McQueen从不可一世的“海盗爷”John Galliano手中接过纪梵希的设计大权,成为了纪梵希的首席设计师。

这个少年得志的东区坏孩子洋洋得意地对闻讯前来的记者说:“我当时还和男友躺床上呢,电话就响了。”

法国人抱怨这个东区男孩会毁掉纪梵希的优雅。然而,McQueen的才华与能力在其第一场秀中就展露出来,他那惊人的裁缝技巧与前卫街头风格相结合的设计,令媒体对他的质疑声很快就被平息了。 时装的表达是极为奇妙的,那多一层的褶皱,少了一个的颜色,裙边或长或短的一寸,也许就正好是设计师灵感故事的精髓之所在。不得不承认,他比海盗爷更懂华丽为何物。

不过在纪梵希的那几年,McQueen过的并不快乐。他终日在伦敦、巴黎之间奔波,每年为纪梵希和亚历山大・麦昆做八场秀,圆滚滚的他也开始退去婴儿肥。

他在纪梵希的那5年,将品牌推到了时尚一线,在外界看来,是他让这个法国品牌起死回生。

但销售报表并没有为这位设计师的天分埋单。McQueen是艺术类的设计师,他只遵从自己脑海里的幻想世界。

然而对于LVMH来说,赚钱总是第一位的,McQueen的创意不断被限制,且纪梵希的销售报表始终不太好看。

渐渐地,麦昆和纪梵希之间的矛盾开始激化。McQueen放言:“纪梵希对我而言就是一个赚钱的工作。我尝试了我能做的一切,但他们不允许我把新的概念带入这个老牌子。”

他同样还说,对于LVMH的老板而言“纪梵希就是个卖香水的”。

纵然销量一般,McQueen大胆创新的设计,很快便令其品牌与朋克之母“西太后”Vivienne Westwoord 相提并论,成为英国年青人追棒的对象。

他的才华最终获肯定,是在1996,1997,2001及2003度其凭别开生面的设计赢得“最佳英国设计师”的美誉,他是摘得这个大奖的最年轻的设计师。后来还获颁大英帝国司令勋章,他曾声称,自己授勋的唯一理由,是为了让母亲一偿夙愿,亲眼看看白金汉宫是什么样。

时尚界有种说法: 香奈儿给了女人优雅,伊夫圣・罗兰带给女人力量,而麦昆给了女人一身盔甲。

McQueen 设计的服装,非常难穿。他的作品中我们看不到那些柔美的DNA,就连妩媚的蕾丝,温柔的羽翼都沿袭着他精妙准确的剪裁功力,成为一个个冲破枷锁的女性形象。比起变美,它们似乎更想释放出穿着者内心的阴暗怪兽。有时装编辑形容,“McQueen秀场上的女孩,看起来都有一点会咬人”。McQueen 的许多经典之作,看起来都像游走在性虐与死亡的边缘。

在McQueen的作品中,有一位艺术家不得不提,他对McQueen的设计、秀场展示的灵感等都起到了强大的影响作用。他就是美国当代摄影艺术家Joel Peter Witkin,他的摄影作品多以畸形儿、同性恋、残障、智障、妓女等社会题材出现,从背德、受虐、血腥等方式予以呈现。被誉为“哥特画派巨匠,链锯杀人狂的结合”。

McQueen一年要做14季的服装秀,每季主题不同,回回都要超越前一回的演出,无论是服装设计或现场装置艺术,即便是呈现概念,都必须史无前例且震撼力十足。

他不见日月地埋首布料衣饰里,直到一季作品的完成,直到身心燃烧殆尽。

2000年,作为LVMH的竞争对手,Gucci集团联系到了McQueen, 并且买断了他个人品牌 Alexander McQueen 51%的股份,并且承诺他能够享受到全面的设计自由。从此,他职业生涯最出彩的10年也拉开了序幕。他那独特的兼具舞台戏剧效果、超前卫的大胆设计和精益求精的剪裁功夫,令他持续不断的在时装界取得成功。

他曾经很是狂傲地讲过: “等我哪天死了之后,人们会知道二十一世纪的时尚是由一个叫AlexanderMcQueen的人开启的。” 他并没有夸大。

在巴黎一季又一季的成功大秀,令McQueen)不断收获新的年轻一代的明星粉丝,包括Lady Gaga、蕾哈娜 (Rihanna)、谢丽尔・科尔(Cheryl Cole)、艾玛・沃特森 (Emma Watson)、凯蒂・霍尔姆斯 (Katie Holmes)……

不过,到了2004年,当他登上了时尚的巅峰,获得了大笔资金支持,在巴黎做过无数场秀之后,他却很难快乐起来了。

他说: “设计师得做出选择:艺术还是金钱。我并不是搞艺术的,我只是创造人们穿的衣服。” 这样的讲话,多多少少是敏感的。毕竟古驰集团占有他的品牌 51%的股份。

McQueen有无数的作品,网上都能搜到,这是我最喜欢的几场秀:

1998   Joan AW   McQueen 燃起火焰,向圣女贞德致敬。头戴面罩的模特穿着血红色的衣服站在火圈中张望.这场秀既像殉道,又像新生。

1999春夏:N°13  这场秀也被誉为McQueen最成功的秀。模特身着白色裙装站在木台上,木台开始旋转,她身边的两台机器向她的身上喷射黄色与黑色的颜料,而她就像一只正在死去的白天鹅……人与机器,过去、现在和未来在这里交汇,引人深思。

2006秋冬  在结尾,伴随着悲切空灵的音乐,KateMoss的3D影像出现在秀场中央的装置,她如同幽灵般舞动,最后又似化作流逝的星星,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中,短暂而凄美,全场掌声四起,成为了时装史上经典且浪漫的一瞬间。此时Kate Moss因吸毒走向事业低谷,与众多品牌解约,McQueen用实际行动表现出保护。

这个名为“Angels and Demons”(天使与魔鬼)的2010秋冬系列,是McQueen在过世前设计的最后一个系列,也是第一个没有McQueen上台致意的系列。

Alexander McQueen 的名声越来越大,他却愈来愈不快乐。在达到高峰之际,噩耗逐一袭来。Blow不堪卵巢癌折磨,2007年自杀。多莉也去世了,以前每次时装展,她总来撑场。然后是他的母亲。

他生命中三个最重要的女人,在三年内逐一离世。特别是妈妈的撒手人寰,给了他致命一击,令他生无可恋。

在离开纪梵希时,关于他滥用可卡因的报道就已经见诸报端。筹备巴黎时装展压力巨大,他深受抑郁症的折磨,办秀时情绪高昂,随之而来的则是低潮和体力透支。

“坏小子”的强悍外表下,他却有着一颗脆弱的心。他说:“生命的本质是脆弱的,我们随时都会被抛弃,今天被捧,明日便滚蛋。”

他曾在twitter上说过“life must go on.”

但最终还是选择告别了世界。而他母亲的葬礼就在他自杀的第二天。

McQueen的葬礼在伦敦Saint Paul'sChurch举行,出席的好友们为了表达哀思,纷纷穿着他身前的设计前去吊唁。

名模Kate Moss,时尚女魔头AnnaWintour,名媛Daphne Guinness在纪念式上。

在McQueen去世六个月后的追悼会上,《Vogue》美国版的主编安娜・温图尔发表了感人的悼词,关于时尚为什么既能吸引也会惩罚这些脆弱的人,温图尔有深刻的见解。

McQueen的死讯传出后,他的粉丝在纽约店铺外低头饮泣。

他被葬在天空岛(Isleof Skye)的海岬之上,那是被誉为离天堂最近的地方,面朝大海、微风吹拂。

墓碑上刻着一行字,和他右臂上文的相同:

“爱不是用眼睛来看,而是用心来感受。”

这句话对他意义非凡,McQueen常说,这个世界上唯一真实可信的就是爱。

McQueen整个人是一个巨大的矛盾体: 温柔又暴虐,依赖又抗拒,沉迷浮华又向往逃避,追求爱情却猜忌怀疑,渴望安全自由又纵情于危险束缚。

跟他交往过的男友们。他热切地追求他们,糟糕地对待他们,最后冷酷地抛弃他们。对Blow(那个伯乐兼挚友)无比残忍,似乎将折磨她当成一种乐趣,然而当她真的死去,却又陷入无比悲痛,感觉失去了精神依赖。

他曾说: “一个英雄艺术家,把自己的每一个碎片燃烧成灰烬,最后用一场盛大的死亡落幕。” 而他的人生,似乎是对这句话的注解。

他无疑是时装史上的神话,是超越时代的存在。

即便这么多年过去了,他的每一场秀,还是一场时装盛会,他的每一个作品,在我眼中还是一件件行走的艺术。

关于McQueen的传记,也可以参考达娜・托马斯的《众神与国王》和莫琳・卡拉汉的《香槟色超新星》。

版权所有 ©2021 服装贸易网 备案号:滇ICP备2021006107号-523 网站地图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