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容美发业卫生管理制度有些什么呢?
一、美容美发业卫生管理制度有些什么呢?
1、遵守《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美容美发场所卫生规范》、《理发店、美容店卫生标准》等法律法规和卫生规范标准的有关规定,规范美容美发店经营行为,不符合卫生规范要求的,将立即整改到位;
2、建立健全的卫生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设有卫生组织机构,并配有专(兼)职卫生管理人员;
3、从业人员经体检培训取得健康证明后上岗;
4、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整洁;
5、理发、美容公共用具(理发刀具、胡刷、头梳、毛巾、围巾、修手工具、眉钳、美容盆等)消毒设施和制度落实到位,能做到一客一用一消毒,美发场所配备的毛巾与座位比大于3:1,美发用品用具所配备的数量能满足清洗消毒周转的要求;
6、理发、染(烫)发分区设置,染(烫)发区分别设置排气通风设施,且运转正常;
7、备有供患头癣等皮肤病传染病顾客专用的理发工具。
美容美发卫生管理制度美容美发、场所法定代表人或负责人是其场所卫生管理第一责任人,对场所卫生管理负全面责任。场所内可设置卫生管理人员,负责人员和场所卫生管理的具体工作。
1、每天营业之前,必须打扫、清洁地面、桌椅、门窗、墙角及工作台的灰尘和蜘蛛网,物品摆放整齐、到位,场所内环境干净、整洁、舒适、明亮。
2、每天营业之中,工作场所及所有的工具应保持清洁卫生,物品使用后及时归位,地面、桌椅及工作台上有多余的物品随时清理。
3、每天营业之后,必须对地面、工作台进行打扫、清洁、消毒,去除灰尘、污物,及时处理废弃物。同时,用品用具进行分类清洁、消毒。
4、美容美发、场所的通风设施应完备,空气流向合理,保持室内、卫生间、地板无异味。
5、场所内应配有数量充足的毛巾(面巾)等公共用品用具,其配备的数量应当满足消毒周转的要求。
6、从业人员上岗前应当取得“健康合格证明”。每年年审合格后方可继续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从业人员患有有碍公众健康疾病者,治愈之前不得从事直接为顾客服务的工作。
7、从业人员应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不留长指甲,勤剪发、勤修甲、勤洗澡、勤换衣。工作时应着专用工作服装,着装保持整洁。
8、从业人员不宜在工作区域内食、宿,不宜在工作场所摆放私人物品。
二、服装+美容+美发店结合为一体受欢迎吗?
可以啊,但是你要抓住要点。你这三种一起做,就代表去你那消费的人,对这三种都会感兴趣。加油,我也想多磨练下,再自己开店。美甲店,美容院,美发店,服装店都是我的考虑对象。
三、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都要学什么?
形象设计专业主干课程 一般来说形象设计专业开设化妆、美容、美发、美甲、摄影、服装设计、首饰设计等对人物形象构成设计与影响的专业。 从学习脸型修饰与打底,眉型设计等基础到国际上最流行的T台潮流妆,晚宴妆等等
化妆、美容、美发、美甲、摄影、服装设计、首饰设计等对人物形象构成设计与影响的专业、美发设计、影视造型设计、各类体形、脸形、五官的分析判断,骨骼、肌肉的认识,TPO原则化妆修饰要点及表现技巧,男士生活妆造型设计,自我化妆形象设计,亚洲人的脸型特征基本分析,不同脸型的整体矫正修饰,日常、职业、晚宴、婚礼、派对等不同场合的化妆设计。
培养目标:致力于培养适应当代人物形象设计人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计划中,首先以素质为基础,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其能够适应未来的社会竞争。
对学生除严格的技能训练, 科学的讲解理论外, 加以职业道德、创新意识、市场营销等多学科、多层次的培养, 使学生达到学有所用, 学即能用的目标, 是人物形象设计教学应达到的最基本的目标。
终其一生,我们永远需要斗争的一道阴影是――剪发前后的心理落差。
首先,发型师们的审美可能就和我们不太一样。通常,他们都穿着紧身T恤、收腰马甲、小脚裤,再来一个自选花色的飞机头,名字都叫Tony或Kevin,重复率高到令人震惊。
理发的时候,我们和发型师的交流似乎也永远不在一个围度。我们说“剪短一厘米”,他们就能把头发剃光;我们说“染成淡紫色”,他们就能整出一个惊艳全场的杀马特;我们要求剪成郭富城的发型,最后效果可能是郭德纲。
为什么Tony老师们剪的头发都那么让人一言难尽,他们的审美到底是怎么形成的?以下,Enjoy:
来源 / 浪潮工作室(ID:WelleStudio163)
作者 / 杜筱芦
如果有什么消费活动需要顾客比服务者提前做更多功课和心理建设,那恐怕非理发莫属了。当你穷尽毕生词汇量描绘出理想发型,Tony老师却往往带来完全不同的“惊喜”。
有人怀疑,Tony老师们和我们处在完全不同的视觉世界中,我们说“剪短一厘米”,他们就能把头发剃光;我们说“染成淡紫色”,他们就能整出一个惊艳全场的杀马特;我们要求剪成郭富城的发型,最后效果可能是郭德纲。
为什么Tony老师们看起来那么洋气,剪起头发却又让人一言难尽,他们的审美到底是怎么形成的?难道又土又洋就是中国理发行业的注定命运了吗?
努力洋气的理发师
走进中国的美发店,我们常常会发现,发型师们好像是复制粘贴出来的:紧身T恤、收腰马甲、小脚裤, 再来一个自选花色的飞机头,甚至他们的名字都叫Tony或Kevin,重复率高到令人震惊。
曾有记者采访某连锁理发店店长,该店长直言每开一家新店或新进一名员工,第一件事就是让员工取英文名,这是一种持续多年的企业文化,“与国际接轨嘛”。
“与国际接轨”大概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媒体上出现最频繁的词汇之一,但“洋气=高大上”似乎已成为一种默而不宣的共识。小企业如何体现“国际化”?起英文名是成本最低的包装方式,也是现代都市文化符号之一。
据调查,中国发型师最常见的英文名有Andy、Jack、Tony、Kevin、Peter等等。《魔鬼经济学》统计了“最能体现父母低学历的20个白人男名”,在这份榜单中,被发型师钟爱的Tony和Tommy光荣上榜,其余Ricky、Jessie、Bobby等也很类似:拼写简单,音节单一,缺乏典故寓意,并且常见到烂大街。
名字普通,首先是因为“高端人口”的英文名很多来源于希伯来语,这对于出身草根、文化水平有限的理发小哥们来说,真的超纲了;另一方面,服务业人士的英文名更需要简单好记,如果连顾客都不知道怎么念,业绩恐怕也只能倒数了。
但是,美发行业与国际接轨当然不是只看名字,不然任何行业都可以起个英文名然后标榜自己与国际接轨了,理发行业的不同在于,它本身就是一个最近二三十年才出现的事物,它的发展基本上跟本土职业没什么关系,就是从国外直接引进的技术和规则。
中国古代是没有“美发”这种说法的,普通老百姓最多也就是修理一下头发。比较正规的美容美发院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初,比邻港澳地区的广州、深圳是最早引入专业美容美发的地区。
可以说,中国内地美容美发行业的发展历程也仅仅只有不到40年的时间。而国外发达国家以及中国港、澳、台地区至少都有50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
早就慢人一步的中国理发,最早发展起来的四种教学体系:国际标榜、沙宣、托尼盖和日式剪发,都是从国外传来的。
最有名的要数国际标榜。国内形象设计教材中80%的内容都源于国际标榜,甚至一所教育部批准的大专还以此命名(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标榜课程得到了官方盖章,普及率极高,因此早期的Tony们都可以宣称他们的理发技艺来自国外。
事实上,这些国外美发技术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也充满了浓浓的中国特色“国际范”。虽然官方在大陆授权开办研习机构,但真正将其发扬光大的却是各路民间大师。
例如“中国商剪第一人”安尔文,高中肄业的他远赴南洋参加长达8周的托尼盖课程,回国后稍一包装便荣登大师宝座。
在理发行业刷资历比其他行业容易很多。报名5天5980元的班课就能取得高级进修证书,花1999即可体验日系大师宫村浩气的三日教学,回来就可以对外宣传是“亲传弟子”。这让理发师们对“国际化”的形象更加热衷。
并不光鲜的理发师
但是,外表时髦的理发师们恐怕并不是真的站在国际前沿。因为中国理发行业的发展就早已经落后于国际了。
前面说过,中国直到80年代才有“美发”这种说法。到2001年,教育部确定了中等职业教育的83个重点专业中,这时才有“美容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直到2002年,第一本由官方编写的专业教材《美发与造型》才正式面世。
中国的美发职业教育不仅是起步晚,给人的印象也不够高端,而是“差生收容所”。以2017年上海嘉定区中职投档分数线为例,投档分最高的专业是“航空安检”,为502.5分;而最低的“高级技工”只需131.5分。中国技工给人的印象,就是文化课学不好才学了技术。
而在社会中,理发更是一个门槛极低、来者不拒的行业。商务部的文件曾指出,美发美容业是吸纳城镇下岗职工、进城农民工、应届毕业生等创业、就业的渠道之一。因此,各地在对进城务工农民工技术培训时,最常见的培训就是汽修汽配和美容美发。
与外表的光鲜不同,在中国,理发行业其实非常辛苦劳累,而且收入并不高。
截至2016年底,全国美发从业人员64.2万人,其月薪呈现出明显的低中高三档:每月挣2000-4000元的发型师最多,占38.9%,近28%的发型师月收入低于2000元,能够月入过万的少之又少。
同时,80%的发型师长期加班,每天工作超过12小时,每周甚至每旬只休息一天,加班费和补休日几近奢望。长时间站立使80%以上的发型师患有不同程度的胃病、颈椎病、肩周炎和静脉曲张,几乎个个处于亚健康状态。
除了收入,福利待遇也不尽如人意。在上海,41.3%的发型师包吃住,多数居住在存有安全隐患的群租房。仅有不到20%的发型师拥有五险一金,看不起病、失不起业成为他们的深层忧虑。
从业环境的不如意,也让美发行业的人员流失非常严重。根据中国美发美容协会不完全统计,美发行业从业者流失率最高,仅2015年上半年,北、上、广三地美发企业平均人员流失率就达到37.6%。
人员流失这么严重,经营者更不敢对人才投资培养,在这种情况下能碰到好的理发师,简直就是靠运气。
但跟从业者的整体水平偏低相比,美容美发行业所要服务的消费者恰恰又是经济地位处于社会中上层的人。他们通常年龄段集中在20岁―50岁(占81.04%);学历在大专以上的占45.86%,有固定的工作,因此对服务和形象设计水平的要求都更高。
当“理发”逐渐变成“美发”时,落后的行业现状就会一点点显现出来。
跟不上潮流的理发师
如果我们把这又土又洋的理发业归因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发型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行业发展之间的矛盾”,也许没问题,但总是少了点什么。
21世纪之后,中国理发店的模式开始逐渐朝加盟连锁店的方向发展,对美发的一些基本手法都有了培训和发展,但在究竟什么是流行上,他们也已经失去了话语权。
如果说八九十年代,来理发的青年们还会请发型师推荐流行的发型发色,现在早就由美妆博主和银幕明星们代替了这一角色。
比如在2018年初,由石原里美主演的医疗类电视剧《Unnatural》热映,第一话播出后石原里美的发型就上了热搜,而石原里美的短卷发也迅速成了新的发型爆款。
被石原里美种草的短卷发 / 《Unnatural》截图
当各个时尚网站总结新一年的流行款式时,明星发型发色都会成为参考的首选。宣美的虎眼石挑染、金泰妍的蜜桃粉色、朴秀荣的黑色长发和允儿的棕色头发,都给战斗在时尚一线的人们灵感。而日益复杂具体的发型要求,也给发型师们带来了新的挑战。
美妆博主也远比发型师有号召力。在欧美,有 92% 的美妆消费者会从 YouTube 的美妆博主示范视频中获取灵感。在中国,人们在决定换一个发型发色前,总会先去看看美妆博主的意见。在解释什么是美上,他们比发型师们更容易得到消费者的信任。
要让每天重复在劳累的工作中的理发师跟上这样的潮流变化,实在是太难了。但与其说这是审美的落后,不如说是审美的裂痕。
从社会学的角度说,审美的实质从来不是事物本身。齐美尔认为,“时尚是社会分野的产物。”以时尚来说,时尚是审美的一种。时尚是上流社会发起的,然后逐渐下渗,被底层模仿,而当底层完全习得这种时尚,上流社会又会另立新风,和下层分割开来。
作为一个要与“时尚”打交道的行业,理发师们必须时刻追赶着潮流,来证明自己的业务能力。而一旦他们追赶上潮流,曾经的潮流也就成了另一种“土”。
毕竟,到底什么是主流品味,并不是要由这些底层的理发师们决定的,而是有话语权的群体决定的。
就像在CBD工作的Kelly、Jenny、Mandy、回乡时也会变成翠花、二狗、三娃,这些“又土又洋”的事物都是如此。不管怎样追逐着国际化的潮流,只要在身份上还不足以站在鄙视链的上端,就总有各种理由被嘲笑。
但就算是顶尖的理发师,也并不一定会让我们完全满意,只要是刚剪完头发,都会有那么几天看着不顺眼的时候。没有人会因为剪得好看就给理发师送锦旗,但因为发型剪坏了砸店的事情却时有发生。
在行为经济学中,这叫“损失厌恶”,也就是说,相比于得到一个东西的愉快,损失更加令人难以忍受。就理发而言,人们对于变美的期待远比不上对剪丑的恐惧。
大多数人对新发型其实没那么大胆,这个时候能做的最靠谱的事情,就是反复告诉理发师:稍微修剪,稍微,稍微。
题图及内文部分图片来源于pexels.com及pixabay.com,图片授权基于:CC0协议,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参考资料:
[1]万飞.民国时期上海理发师群体研究(1911-1949).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中商产业研究院.中国美容美发行业发展分析报告.2017.
[3]樊淑侠等.国外职业教育与我国职业教育的比较,职业教育研究,2005(6):141-142.
[4]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编.中等职业学校美容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通知(教职成厅[2001]5号).
[6]2017年上海各区中职校录取投档分数线.求艺网.2017.
[7]冲破“就业荒” 欧美职业教育很吃香.搜狐教育.
[8]王海.美容美发培训泛滥假大空.市场报.2003.
[9]国外发型师与中国发型师区别.搜狐时尚.2017.
[10]别人一年在头发上花多少钱?快看这些疯狂的头发.百度知道日报.2016.
[11]理发店浮夸文化:员工流行取洋名 男的叫Mimi.重庆商报.2013.
[12]Kendra Aarhus.Why a Haircut Costs So Much.LiveAbout.2017.
[13]How Much Does a Haircut Cost?. HowMuchIsIt.org.
[14]How Much do Hairdressers Make?. U.S.News.
[15]Freaknomics.Stephen J.Dubner,Steven D.Levitt.2006.
[16]50 Influential Hairdressers: Educators.Modern Salon.2011.
[17]“Leo Passage” via Wikipedia:
[18]“Vidal Sassoon” via Wikipedia:
[19]姜晨曦. 江苏省美容美发连锁经营运行机制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4.
[20]熊元.美发业的庞氏危机[J].21世纪商业评论,2013(16):38-45.
[21]陈菊. 进城农民工理发师情感消费的实践逻辑[D].安徽大学,2018.
[22]中国美容美发行业发展报告2015,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2015年8月
[23]2012年美发美容行业统计分析报告,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中国美发美容协会,2013年5月
[24]张乐,常晓梦.“杀马特”现象的社会学解读[J].中国青年研究,2014(07):16-19.
题图及内文部分图片来源于pexels.com,图片授权基于:CC0协议,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也许你还想看 :
麦肯锡告诉你:要聪明地工作,远离更辛苦地工作
没有深度思考,所有勤奋都是扯淡
投了500多家公司,我们对股权期权分配有5个建议
谁不是一边哭着挣扎,一边努力生活
“死于25岁葬于75岁”:一部改变百万人生活的短片
美发学习内容:
一、泰式尊贵洗护、分区分线、标准排杠卷、烫发原理以及标准操作流程、染发基础手法、毛发生理知识
二、经典修剪课程、日韩电棒发型课程
三、科学剪发体系精剪课程、商业烫染造型
形象设计:
形象设计课程一般包括几类,化妆设计课程、发型设计、形象设计色彩课程、形象设计风格课程、创意设计制作、服装设计课程等。化妆课程是最基本的入门课程,学生要懂得各类脸型、五官的分析判断,骨骼、皮肤纹理的美学原理等,亚洲和欧美人脸型的分析以及化妆特点,不同脸型的整体矫正修饰,日常、职业、晚宴、婚礼、派对等不同场合的化妆设计,以及一些主题的化妆造型与应用。
终其一生,我们永远需要斗争的一道阴影是――剪发前后的心理落差。
首先,发型师们的审美可能就和我们不太一样。通常,他们都穿着紧身T恤、收腰马甲、小脚裤,再来一个自选花色的飞机头,名字都叫Tony或Kevin,重复率高到令人震惊。
理发的时候,我们和发型师的交流似乎也永远不在一个围度。我们说“剪短一厘米”,他们就能把头发剃光;我们说“染成淡紫色”,他们就能整出一个惊艳全场的杀马特;我们要求剪成郭富城的发型,最后效果可能是郭德纲。
为什么Tony老师们剪的头发都那么让人一言难尽,他们的审美到底是怎么形成的?以下,Enjoy:
来源 / 浪潮工作室(ID:WelleStudio163)
作者 / 杜筱芦
如果有什么消费活动需要顾客比服务者提前做更多功课和心理建设,那恐怕非理发莫属了。当你穷尽毕生词汇量描绘出理想发型,Tony老师却往往带来完全不同的“惊喜”。
有人怀疑,Tony老师们和我们处在完全不同的视觉世界中,我们说“剪短一厘米”,他们就能把头发剃光;我们说“染成淡紫色”,他们就能整出一个惊艳全场的杀马特;我们要求剪成郭富城的发型,最后效果可能是郭德纲。
为什么Tony老师们看起来那么洋气,剪起头发却又让人一言难尽,他们的审美到底是怎么形成的?难道又土又洋就是中国理发行业的注定命运了吗?
努力洋气的理发师
走进中国的美发店,我们常常会发现,发型师们好像是复制粘贴出来的:紧身T恤、收腰马甲、小脚裤, 再来一个自选花色的飞机头,甚至他们的名字都叫Tony或Kevin,重复率高到令人震惊。
曾有记者采访某连锁理发店店长,该店长直言每开一家新店或新进一名员工,第一件事就是让员工取英文名,这是一种持续多年的企业文化,“与国际接轨嘛”。
“与国际接轨”大概是改革开放后中国媒体上出现最频繁的词汇之一,但“洋气=高大上”似乎已成为一种默而不宣的共识。小企业如何体现“国际化”?起英文名是成本最低的包装方式,也是现代都市文化符号之一。
据调查,中国发型师最常见的英文名有Andy、Jack、Tony、Kevin、Peter等等。《魔鬼经济学》统计了“最能体现父母低学历的20个白人男名”,在这份榜单中,被发型师钟爱的Tony和Tommy光荣上榜,其余Ricky、Jessie、Bobby等也很类似:拼写简单,音节单一,缺乏典故寓意,并且常见到烂大街。
名字普通,首先是因为“高端人口”的英文名很多来源于希伯来语,这对于出身草根、文化水平有限的理发小哥们来说,真的超纲了;另一方面,服务业人士的英文名更需要简单好记,如果连顾客都不知道怎么念,业绩恐怕也只能倒数了。
但是,美发行业与国际接轨当然不是只看名字,不然任何行业都可以起个英文名然后标榜自己与国际接轨了,理发行业的不同在于,它本身就是一个最近二三十年才出现的事物,它的发展基本上跟本土职业没什么关系,就是从国外直接引进的技术和规则。
中国古代是没有“美发”这种说法的,普通老百姓最多也就是修理一下头发。比较正规的美容美发院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初,比邻港澳地区的广州、深圳是最早引入专业美容美发的地区。
可以说,中国内地美容美发行业的发展历程也仅仅只有不到40年的时间。而国外发达国家以及中国港、澳、台地区至少都有50年甚至上百年的历史。
早就慢人一步的中国理发,最早发展起来的四种教学体系:国际标榜、沙宣、托尼盖和日式剪发,都是从国外传来的。
最有名的要数国际标榜。国内形象设计教材中80%的内容都源于国际标榜,甚至一所教育部批准的大专还以此命名(四川国际标榜职业学院)。标榜课程得到了官方盖章,普及率极高,因此早期的Tony们都可以宣称他们的理发技艺来自国外。
事实上,这些国外美发技术在中国的传播过程也充满了浓浓的中国特色“国际范”。虽然官方在大陆授权开办研习机构,但真正将其发扬光大的却是各路民间大师。
例如“中国商剪第一人”安尔文,高中肄业的他远赴南洋参加长达8周的托尼盖课程,回国后稍一包装便荣登大师宝座。
在理发行业刷资历比其他行业容易很多。报名5天5980元的班课就能取得高级进修证书,花1999即可体验日系大师宫村浩气的三日教学,回来就可以对外宣传是“亲传弟子”。这让理发师们对“国际化”的形象更加热衷。
并不光鲜的理发师
但是,外表时髦的理发师们恐怕并不是真的站在国际前沿。因为中国理发行业的发展就早已经落后于国际了。
前面说过,中国直到80年代才有“美发”这种说法。到2001年,教育部确定了中等职业教育的83个重点专业中,这时才有“美容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直到2002年,第一本由官方编写的专业教材《美发与造型》才正式面世。
中国的美发职业教育不仅是起步晚,给人的印象也不够高端,而是“差生收容所”。以2017年上海嘉定区中职投档分数线为例,投档分最高的专业是“航空安检”,为502.5分;而最低的“高级技工”只需131.5分。中国技工给人的印象,就是文化课学不好才学了技术。
而在社会中,理发更是一个门槛极低、来者不拒的行业。商务部的文件曾指出,美发美容业是吸纳城镇下岗职工、进城农民工、应届毕业生等创业、就业的渠道之一。因此,各地在对进城务工农民工技术培训时,最常见的培训就是汽修汽配和美容美发。
与外表的光鲜不同,在中国,理发行业其实非常辛苦劳累,而且收入并不高。
截至2016年底,全国美发从业人员64.2万人,其月薪呈现出明显的低中高三档:每月挣2000-4000元的发型师最多,占38.9%,近28%的发型师月收入低于2000元,能够月入过万的少之又少。
同时,80%的发型师长期加班,每天工作超过12小时,每周甚至每旬只休息一天,加班费和补休日几近奢望。长时间站立使80%以上的发型师患有不同程度的胃病、颈椎病、肩周炎和静脉曲张,几乎个个处于亚健康状态。
除了收入,福利待遇也不尽如人意。在上海,41.3%的发型师包吃住,多数居住在存有安全隐患的群租房。仅有不到20%的发型师拥有五险一金,看不起病、失不起业成为他们的深层忧虑。
从业环境的不如意,也让美发行业的人员流失非常严重。根据中国美发美容协会不完全统计,美发行业从业者流失率最高,仅2015年上半年,北、上、广三地美发企业平均人员流失率就达到37.6%。
人员流失这么严重,经营者更不敢对人才投资培养,在这种情况下能碰到好的理发师,简直就是靠运气。
但跟从业者的整体水平偏低相比,美容美发行业所要服务的消费者恰恰又是经济地位处于社会中上层的人。他们通常年龄段集中在20岁―50岁(占81.04%);学历在大专以上的占45.86%,有固定的工作,因此对服务和形象设计水平的要求都更高。
当“理发”逐渐变成“美发”时,落后的行业现状就会一点点显现出来。
跟不上潮流的理发师
如果我们把这又土又洋的理发业归因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发型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行业发展之间的矛盾”,也许没问题,但总是少了点什么。
21世纪之后,中国理发店的模式开始逐渐朝加盟连锁店的方向发展,对美发的一些基本手法都有了培训和发展,但在究竟什么是流行上,他们也已经失去了话语权。
如果说八九十年代,来理发的青年们还会请发型师推荐流行的发型发色,现在早就由美妆博主和银幕明星们代替了这一角色。
比如在2018年初,由石原里美主演的医疗类电视剧《Unnatural》热映,第一话播出后石原里美的发型就上了热搜,而石原里美的短卷发也迅速成了新的发型爆款。
被石原里美种草的短卷发 / 《Unnatural》截图
当各个时尚网站总结新一年的流行款式时,明星发型发色都会成为参考的首选。宣美的虎眼石挑染、金泰妍的蜜桃粉色、朴秀荣的黑色长发和允儿的棕色头发,都给战斗在时尚一线的人们灵感。而日益复杂具体的发型要求,也给发型师们带来了新的挑战。
美妆博主也远比发型师有号召力。在欧美,有 92% 的美妆消费者会从 YouTube 的美妆博主示范视频中获取灵感。在中国,人们在决定换一个发型发色前,总会先去看看美妆博主的意见。在解释什么是美上,他们比发型师们更容易得到消费者的信任。
要让每天重复在劳累的工作中的理发师跟上这样的潮流变化,实在是太难了。但与其说这是审美的落后,不如说是审美的裂痕。
从社会学的角度说,审美的实质从来不是事物本身。齐美尔认为,“时尚是社会分野的产物。”以时尚来说,时尚是审美的一种。时尚是上流社会发起的,然后逐渐下渗,被底层模仿,而当底层完全习得这种时尚,上流社会又会另立新风,和下层分割开来。
作为一个要与“时尚”打交道的行业,理发师们必须时刻追赶着潮流,来证明自己的业务能力。而一旦他们追赶上潮流,曾经的潮流也就成了另一种“土”。
毕竟,到底什么是主流品味,并不是要由这些底层的理发师们决定的,而是有话语权的群体决定的。
就像在CBD工作的Kelly、Jenny、Mandy、回乡时也会变成翠花、二狗、三娃,这些“又土又洋”的事物都是如此。不管怎样追逐着国际化的潮流,只要在身份上还不足以站在鄙视链的上端,就总有各种理由被嘲笑。
但就算是顶尖的理发师,也并不一定会让我们完全满意,只要是刚剪完头发,都会有那么几天看着不顺眼的时候。没有人会因为剪得好看就给理发师送锦旗,但因为发型剪坏了砸店的事情却时有发生。
在行为经济学中,这叫“损失厌恶”,也就是说,相比于得到一个东西的愉快,损失更加令人难以忍受。就理发而言,人们对于变美的期待远比不上对剪丑的恐惧。
大多数人对新发型其实没那么大胆,这个时候能做的最靠谱的事情,就是反复告诉理发师:稍微修剪,稍微,稍微。
题图及内文部分图片来源于pexels.com及pixabay.com,图片授权基于:CC0协议,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参考资料:
[1]万飞.民国时期上海理发师群体研究(1911-1949).上海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
[2]中商产业研究院.中国美容美发行业发展分析报告.2017.
[3]樊淑侠等.国外职业教育与我国职业教育的比较,职业教育研究,2005(6):141-142.
[4]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编.中等职业学校美容美发与形象设计专业教学指导方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5]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中等职业学校重点建设专业教学指导方案的通知(教职成厅[2001]5号).
[6]2017年上海各区中职校录取投档分数线.求艺网.2017.
[7]冲破“就业荒” 欧美职业教育很吃香.搜狐教育.
[8]王海.美容美发培训泛滥假大空.市场报.2003.
[9]国外发型师与中国发型师区别.搜狐时尚.2017.
[10]别人一年在头发上花多少钱?快看这些疯狂的头发.百度知道日报.2016.
[11]理发店浮夸文化:员工流行取洋名 男的叫Mimi.重庆商报.2013.
[12]Kendra Aarhus.Why a Haircut Costs So Much.LiveAbout.2017.
[13]How Much Does a Haircut Cost?. HowMuchIsIt.org.
[14]How Much do Hairdressers Make?. U.S.News.
[15]Freaknomics.Stephen J.Dubner,Steven D.Levitt.2006.
[16]50 Influential Hairdressers: Educators.Modern Salon.2011.
[17]“Leo Passage” via Wikipedia:
[18]“Vidal Sassoon” via Wikipedia:
[19]姜晨曦. 江苏省美容美发连锁经营运行机制研究[D].南京林业大学,2004.
[20]熊元.美发业的庞氏危机[J].21世纪商业评论,2013(16):38-45.
[21]陈菊. 进城农民工理发师情感消费的实践逻辑[D].安徽大学,2018.
[22]中国美容美发行业发展报告2015,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2015年8月
[23]2012年美发美容行业统计分析报告,商务部服务贸易和商贸服务业司、中国美发美容协会,2013年5月
[24]张乐,常晓梦.“杀马特”现象的社会学解读[J].中国青年研究,2014(07):16-19.
题图及内文部分图片来源于pexels.com,图片授权基于:CC0协议,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也许你还想看 :
麦肯锡告诉你:要聪明地工作,远离更辛苦地工作
没有深度思考,所有勤奋都是扯淡
投了500多家公司,我们对股权期权分配有5个建议
谁不是一边哭着挣扎,一边努力生活
“死于25岁葬于75岁”:一部改变百万人生活的短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