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辨别香云纱的真假
1、燃烧判断:香云纱的坯布是桑蚕丝,纯度越高,燃点越低,燃烧后很快就会灭,燃烧时冒出的烟是白色的,并伴有燃烧羽毛发出的蛋白质焦味(烧头发味儿),燃烧后形成黑褐色小球,手指一辗即碎,化纤料燃烧冒黑烟并带刺激性气味,灰末黑而一捏沾手,两者有明显的区别。
2、面料特点:由于香云纱生产加工的特殊性,面料上会有少量的黑斑、红斑、褐斑、白痕属正常现象,这是区别于真假香云纱的特殊标识。这也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做透莨,即背面的印染工艺透过布料染到了另外一面,使面料看起来颜色不均匀。
3、手感判断:有些香云纱深度爱好者接触的香云纱面料足够多之后,会形成一种徒手鉴别的能力。香云纱面料分为多重,软的、硬的、沙沙的、厚重的等各种特性的都有,无论何种香云纱面料都是非常透气的,在阳光下看会有通透的感觉,这是别的面料没有的。
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香云纱是真丝面料,由蛋白质纤维组成,十分娇嫩。干洗最为理想,或轻柔手洗。
2、大多数污垢都残留在涂层表面,简单的手工水洗就能基本上洗涤干净,注意尽量不要让它受到挤压和大的摩擦(包括手洗捶打、搓板、绞拧,不能机洗和脱水)。
3、手洗水温在30摄氏度以下或冷水为佳。先将衣物先在清水中(最好加入茶汁或少许盐)浸泡5-10分钟;再把专用真丝洗涤剂或金纺洗液(洗发精也可)加入水中完全溶解,然后放入刚浸泡过的衣物;在衣物反面轻轻手洗,洗净后拍打带水拎出阴干即可(不可烘干、曝晒)。
4、香云纱是纯天然的环保产品,比较娇贵,下水时注意色泽深浅不同的衣物要分开,防止搭色。严禁用洗衣粉等烈性洗涤用品,使丝织物泛黄变硬。请勿长时间浸泡。香云纱在色泽上属偏深偏暗的真丝面料,所以褪色在所难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香云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桑蚕丝
香云纱又名薯莨纱,是一种20世纪四、五十年代流行于岭南的独特的夏季服装面料,由于该面料具有凉爽宜人、易洗快干、色深耐脏、不沾皮肤、轻薄而不易折皱、柔软而富有身骨的特点,特别受到沿海地区渔民的青睐。随着岁月的流逝,各类新型纺织纤维和纺织产品不断发展涌现,薯莨纱早已在市场上绝了迹,我们只能偶尔在老电影如《南海潮》、《红色娘子军》等老电影中才能看到它的身影:老渔民、南霸天、老四等人都穿过这种外黑内棕,略带闪光效果的对襟布扣绸布衫。现在也有一些电视剧中有类似的衣衫,比如《敌后武工队》中的大汉奸刘魁胜的衣服,粗一看好像是黑面棕色里子,其实那是用两层不同颜色面料做的仿香云纱风格的假薯莨衫。 薯莨纱的生产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早在明永乐年间(约15世纪),广东就开始生产并出口。从那时一直到20世纪初,薯莨纱数百年来一直由民间手工生产,我国第一个工厂化生产薯莨纱的企业是广东佛山的公记隆丝织厂。从本世纪三十年底开始一直到九十年代初,薯莨纱都是该厂出口创汇的传统产品,销售对象主要是泰国、越南、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国家的华人、华侨老用户。建国后曾根据不同的绸坯分别称为香云纱(纱组织),和薯莨绸(平纹组织)。其后由于晒莨所用的绸坯种类不断发展,故而统称为莨纱绸或香云纱。 薯莨纱实际是一种经过表面涂层处理的小提花绸,这种涂料来源于一种叫薯蓣科山薯莨的野生薯类植物的汁液,其主要成份为易于氧化变性产生凝固作用的多酚和鞣质。越人使用山薯莨汁来染织物和皮革由来已久,北宋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记载:“《本草》所论赭魁(即薯莨),皆未详审。今赭魁南中极多,肤黑肌赤,似何首乌。切破,其中赤白理如槟榔。有汁赤如赭,南人以染皮制靴”。山薯莨的外观与那个乾隆皇上喜欢吃的荔蒲大芋头十分近似,所以才有刘罗锅用山薯莨冒充荔蒲芋头,让乾隆老儿着实地苦涩了一回、从此不再让荔蒲芋头上贡朝廷的传说(参见电视剧《宰相刘锣锅》)。 薯莨纱加工时,将山薯莨的汁水作为天然染料,对坯绸反复多次浸染,染得棕黄色的半成品后,再拿富含铁质的黑色塘泥对其单面涂抹,并放到烈日下曝晒。待泥质中的铁离子和其它生物化学成份与薯莨汁中的鞣酸充分反应,生成了黑色的鞣酸亚铁之后,抖脱塘泥,清洗干净,就成了面黑里黄、油光闪烁的香云纱。黑色的成份就是鞣酸亚铁、棕色成份是氧化变性了的鞣酸。具体生产工艺流程如下: 坯绸→精练→浸薯莨汁→晾晒→重复上述浸晒过程多遍→煮练→多次洗晒莨汁→再煮练→在多次洗晒莨汁→再煮→晒干→过泥→洗涤→晒干→摊雾→拉幅→整装。经过处理后的织物厚度增加约30%,重量增加约40%。在当时,薯莨纱的价格相当于三倍左右的棉布售价,属于那个年代的中高档产品。而在古代,每匹薯莨纱售价白银12两,属于较为贵重的纺织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