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专题教育教案设计(心理健康教育入编考试条件?)
一、心理健康教育入编考试条件?
(一)基本条件
1.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过硬的思想政治素养,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2.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公道正派,廉洁自律,坚持立德树人,热爱教育事业,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敬业精神。
3.具有履行岗位职责所需的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熟悉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经验丰富,组织协调能力和工作执行力强。
4.身心健康,具备工作岗位所必需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抗压能力与应对突发情况的危机处置能力强。热爱学生工作,吃苦耐劳,具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能力。
(二)资格要求
1.专职辅导员资格要求
(1)中共党员(含预备党员),坚决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具有较强的政治敏感性和政治辨别力。
(2)应届硕士、博士毕业生(2022年毕业且须于2022年8月31日前取得学历、学位证书)。国内应届毕业生毕业时间以毕业证、学位证或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中的预计毕业时间为准;国(境)外毕业生毕业时间以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学历学位认证书为准。
(3)博士研究生年龄不超过32周岁(1989年3月22日以后出生)、硕士研究生不超过28周岁(1993年3月22日以后出生)。
(4)专职学生(研究生)辅导员应具有陕西师范大学主干学科专业背景,国际学生专职辅导员应具有英语语言文学或俄语语言文学专业背景。
2.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资格要求
(1)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并取得相应学位(含2022年应届硕士、博士毕业生)。应届毕业生须于2022年8月31日前取得学历、学位证书,国内应届毕业生毕业时间以毕业证、学位证或教育部学籍在线验证报告中的预计毕业时间为准;国(境)外毕业生毕业时间以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学历学位认证书为准。
(2)博士研究生年龄不超过32周岁(1989年3月22日以后出生)、硕士研究生不超过28周岁(1993年3月22日以后出生)。
(3)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本科及研究生阶段应为心理学专业,具备一定的心理教育教学、心理咨询辅导、危机干预能力。
应聘专职辅导员与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岗位人员本科专业分类、研究生专业分类参见教育部公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所学学科专业不在上述目录中,但与岗位所要求的学科专业类同的应聘人员,报名时需在备注栏中注明主要课程、研究方向和学习内容等情况,并在附件中上传成绩单,学校将根据职位专业需求进行审核。
二、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法有哪几种?有什么特点?
1.鼓励法:可以让孩子心理升华!
2.反问法:可以提高儿童分析和判断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
3.出难题:可以让幼儿从挫折和失败中积累经验和教训!
4.讲故事法:好故事可以调适孩子心理,鼓舞孩子上进!
5.兴趣引导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让幼儿自主学习
6反面教育法:可以让幼儿分清是非,有利于心理预防!
7.宽严结合法:可以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状态和强大的心理素质!
三、心理健康证怎么考?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报3级心理咨询师考试:1、具有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毕业证;2、取得非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毕业证,经心理咨询师3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培训结业证书;3、取得中等职业院校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证后,从事本职业工作满10年以上等。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报3级心理咨询师考试:
1、具有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毕业证;
2、取得非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毕业证,经心理咨询师3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培训结业证书;
3、取得中等职业院校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证后,从事本职业工作满10年以上;
4、在校大专以上学历教育的学生允许在3年级下半学期参加3级职业技能鉴定,报考职业见专业对照表——教育学、医学、心理学、监狱学全专业。其他非相关专业的学生需参加培训达到一定学时,并获得结业证书,才能报考。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报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
1、具有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博士学历毕业证者;
2、取得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硕士学历毕业证后,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
3、取得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毕业证后,从事本职业工作8年以上;
4、取得本职业3级职业资格证书后,从事本职业工作满5年者;
5、具有心理学中级以上职称者。
四、心理健康教育的八大途径是什么?
(一)课程系列: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每周1课时,教材以总课题实验用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程》和《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为主,结合学生的实际安排授课内容,采用讨论、交流的方法传授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和心理调适方法,并结合学生的心理困惑作适当点拨。
对男女生共同的心理问题,开设团体心理辅导;对男女生不同的心理问题,分别开展男生团体心理辅导和女生团体心理辅导。
(二)咨询系列:1 建立心理咨询室,安装热线电话,每周二、四晚19—22时为咨询时间;设立三个心理信箱,收集学生咨询信件并答复。
配备两名大学本科学历并经过专门培训,具有心理咨询资格的讲师负责此项工作。
2 通过板报、校园广播站、心理教育刊物等开展咨询工作,宣传心理教育信息。
(三)活动系列:开展以下心理训练活动:1 无批评日;2 自我展示;3 “四创”比赛;4 手抄报比赛;5 “这周我是舍长”;6 金点子;7 心理论坛;8 军训;9 无偿献血;10 为希望工程献爱心;11 瞻仰烈士陵园;12 义务植树;13 单项标兵评比;14 轮流当班干;15 “这周我是班主任”;16 开心一日,绝对精彩。
(四)渗透系列:1 各科教学渗透。
要求教师把培养学生心理素质作为教学的一项重要目标,挖掘教材中心理素质教育的对应点,面向全体学生,针对不同的性别、个性创造不同的自我训练与表现的机会,使学生能在愉快、成功的学习氛围中锻炼自己的心理素质。
2 科研科技活动中渗透。
通过实施《园丁科技教育行动》、《培养既能教书育人、又能科技兴农两用人才的实验》,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五)环境系列:加强良好校风、教风、学风的建设,创建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绿化美化校容校貌,使学生在和谐的环境中,受到美的熏陶。
(六)教师系列:定期培训广大教师,转变教育观念。
教师要不断完善自己,做到以培养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全面发展的学生为教育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七)家庭系列:一是新生入学时,家长到校集中学习。
二是每学期定期向家长邮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书刊、家庭报告书等,给家长传受心理教育知识,汇报学生在校的各方面表现,反馈学生在家的表现及家长的要求。
三是对部分学生进行家访。
(八)磨砺系列:1 利用各种比赛进行磨砺训练。
鼓励学生赛前充满信心,赛时不畏强敌,赛后胜不骄败不馁,以良好心态展示风采。
2 开展社会调查、联欢、交流活动,组织考察团进行科研考察,每学期各一次。
集中时间,创设特定情境,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锻炼意志和耐挫能力,提高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能力,也让学生经风雨、见世面,培养豁达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