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赏析?
金宇澄被称为小说界的“潜伏者”,他的长篇小说《繁花》曾获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这次的新书《回望》(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年1月出版)不是小说,而是采用了一种特别的传记写法,分别从父亲、母亲、“我”三种不同的叙事角度,以细腻的笔触,“回望”父辈的历史记忆,平淡的文字下,蕴藏着快乐、幸福、悲伤、愤怒、迷茫,还有平静。
金宇澄在卷首写着“献给冬的孤独,夏的别离”。近15万字的父母回忆录,却以季节开篇,可见金宇澄的着眼点并非私家历史,而是如他书末所言,“如果我们回望,留取样本,是有意义的”。这里有父亲在抗战时期作为中共情报人员的地下活动以及人生历练,有母亲作为富家小姐的少女时代,以及此后考大学、搞学运、下农场,并在父亲落难后迅速强大起来独挑大梁的顽强果敢。书中仿佛在重拾那段曾经失落的记忆,这是关于父母的记忆之书,也是风云激荡的大时代的故事。
金宇澄这样描写父亲:“他的两颊早有了老年斑,这位昔日的抗日志士,已经失去敏锐谈锋。”他这样描写母亲:“母亲耳聋,不习惯助听器。”父亲这一辈子受过许多委屈,不止一次含冤入狱,但他却从不说自己苦,转而将自己的痛苦融进别人的故事里,默默倾诉。母亲则更为感性,将自己的经历包括与父亲的相识娓娓道来,不避艰难,不忘感恩。书中一以贯之的,是城市坐标在故事中的不断变化,溧阳路、长乐路、淮海路、陕西南路……就像流动的生活,在城市中留下独特的痕迹,无论风雨,伴随着愈来愈丰富的人生。
《回望》中的一段记忆便是一种深情,一个家族的记忆更为一个时代增添了写实而精妙的注脚。金宇澄不较真,由着回忆说话,留几处各人叙述矛盾的细节,反而显得更真实平易,也恍然看到重叠的身影、不同的青春。这种不同时间的视角和不同来源的材料相互对照,有补充引证,甚至有冲突。金宇澄特意保留了这些不一致,让作品呈现非虚构写作的某种特殊意味。各种“声音”同时存在,成就了书中人物跨越时空的交谈,并成为把过去和未来联系起来的介质,让读者接近记忆隐秘的另一面。
《回望》是一部非常严肃的非虚构作品,与现象级的《繁花》是两种写作的境界。《繁花》是一种隔岸观花的姿态,笔调冷,情感冷,透着无尽的苍凉。《回望》里,金宇澄措辞语调中也企图冷静叙述,但透过字里行间可以窥见他内心的炽热情感。正是这一份情感,让书中涌动着滚烫的热血,也触动着读者的思想与内心。
所以,与其说《回望》讲的是父母的人生故事,不如说是一本更真实、更震撼的上海故事。书中大量的家族旧照是《回望》的特色之一,金宇澄坦言:“我常常入神地观看父母的青年时代,想到属于自己的青春岁月……”父亲去世后,金宇澄常陪母亲翻那些老相册,牵起绵绵无尽的话头,这些内容经金宇澄整理成独立的一章,加上他记取父辈故事的非虚构长文,终于成书《回望》。
在母亲口述的尾声中,我们读到“海风刺骨,寒气逼人,我们将面临一场更大的风暴,经历人生中更为惊心动魄的磨难”,不由得对主人公发自内心地牵挂和惦念。此后,我们看到母亲89岁时靠在沙发上安静慈祥的照片,仿佛看到整整一代人,历尽沧桑后仍然顽强地生活着,他们的目光平静安详,仿佛一切风霜雨雪都不曾上演。这样的人生,值得回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