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人物

鹿柴为什么叫鹿柴? 《鹿柴》为什么叫做鹿柴?

时间:2024-12-22 来源:otovc.com

一、鹿柴为什么叫鹿柴?

《鹿柴》这是王维后期的山水诗代表作——五绝组诗《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四首.鹿柴(zhài),是辋川的地名.诗里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的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

二、《鹿柴》为什么叫做鹿柴?

《鹿柴》这是王维后期的山水诗代表作——五绝组诗《辋川集》二十首中的第四首。鹿柴(zhài),是辋川的地名。诗里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的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柴,本字应为“砦”,通“寨”(zhài),意为栅栏。

三、鹿柴主旨?

《鹿柴》这首诗描绘了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充满了绘画的境界,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尘世官场的厌倦。

四、鹿柴断句?

鹿寨:空山/不见人,但闻(重音)/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重音)照/青苔上。《鹿柴》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译文:山中空空荡荡不见人影,只听得喧哗的人语声响。夕阳的金光射入深林中,青苔上映着昏黄的微光。鹿柴是王维在辋川别业的胜景之一。

唐天宝年间,王维在终南山下购置辋川别业。辋川有胜景二十处,王维和他的好友裴迪逐处作诗,编为《辋川集》,这首诗是其中的第五首。

五、鹿柴白居易?

不是白居易写的。

《鹿柴》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此诗写一座人迹罕至的空山,一片古木参天的树林。第一句先正面描写空山的杳无人迹,侧重于表现山的空寂清冷;紧接第二句境界顿出,以局部的、暂时的“响”反衬出全局的、长久的空寂;第三、第四句由上幅的描写空山传语进而描写深林返照,由声而色。

六、鹿柴读音?

鹿柴读音是:[lù zhài]

意思是:

1.地名。

2.篱落。比喻隐居之处。

一、柴的读音:chái

二、汉字释义:

1. 烧火用的草木。  

2. 烧柴祭天。  

3. 瘦,不松软。  

4. 姓。

三、汉字结构:上下结构

四、部首:木

五、相关词组:

木柴、柴鸡、柴火、引柴、柴草

七、鹿柴,作者?

《鹿柴》作者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字摩诘,号摩诘居士。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出身河东王氏,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

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被迫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八、鹿柴古诗?

《鹿柴》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诗作,全诗如下: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翻译:人迹稀少的空山中,虽然看不到人,却听得到人们的声音。夕阳的余辉透过深林,再次照耀在青苔上。

九、鹿柴,古诗?

《鹿柴》是唐代诗人王维的山水诗中的代表作之一,是他隐居辋川时的作品。

这首诗描绘了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充满了绘画的境界,反映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尘世官场的厌倦。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作品译文 幽静的山谷里不见人影,    只能听到那说话的声音。    落日的余辉映入了深林,    返照在青苔上景色宜人。

十、鹿柴杜甫?

鹿柴不是杜甫所作的,是王维诗作。

《鹿柴》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这首诗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落笔先写空山寂绝人迹,接着以但闻一转,引出人语响来。空谷传音,愈见其空;人语过后,愈添空寂。最后又写几点夕阳余晖的映照,愈加触发人幽暗的感觉。

全诗语言清新自然,运用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的手法,把禅意渗透于自然景色的生动描绘之中,创造了一个空寂幽深的境界。

版权所有 ©2021 服装贸易网 备案号:滇ICP备2021006107号-523 网站地图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