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中魏国的君主。?
1、魏文侯魏斯 [春秋战国] (前472~前396)
魏文侯(前472年―前396年),姬姓魏氏,名斯,一名都,安邑(今山西夏县)人,魏桓子之孙。战国时期魏国开国君主。公元前445年即位。公元前403年,韩、赵、魏,被周威烈王正式承认为诸侯,成为封建国家。魏文侯在位时礼贤下士,师事儒门子弟子夏、田子方、段干木等人,任用李悝、翟璜为相,乐羊、吴起等为将。这些出身于小贵族或平民的士开始在政治、军事方面发挥其作用,标志着世族政治开始为官僚政治所代替。
2、魏武侯魏击 [春秋战国] (?~前370)
魏武侯(?—前370年),姬姓,魏氏,名击,安邑(今山西夏县)人,魏文侯之子,战国初期魏国国君,前395年—前370年在位(《史记》、《资治通鉴》误载魏武侯前387年即位,前386年为魏武侯元年。据《竹书纪年》则为前396年即位,前395年为武侯元年)。他是三家分晋后魏国的第二代国君,在位期间将魏国的百年霸业再一次推向高峰。
3、魏昭王魏遫 [春秋战国] (?~前277)
魏昭王(?─前277年),汉族,姬姓,魏氏,名遫。魏襄王之子,魏惠王之孙。东周魏国第5代国君。前295年—前277年在位。孟尝君奔魏,魏昭王以为相,与诸侯共伐破齐。魏昭王十二年,燕昭王悉起燕国之兵,以乐毅为上将军,直取齐国七十余城。魏昭王的小儿子,公子魏无忌,是魏安釐王的异母弟弟,也就是所谓战国四公子中的信陵君,以养士出名。魏哀王二十三年(公元前296年),魏哀王去世,魏昭王继位。
4、魏襄王魏嗣 [春秋战国] (?~前296)
魏襄王(?―公元前296年),姬姓,魏氏,名嗣,一名赫,魏惠王之子,战国时期魏国第四任国君,公元前318年—公元前296年在位。公元前318年,魏、韩、赵、楚、燕五国合纵攻秦,不克而返。惠施为魏出使楚国。公元前296年,魏襄王去世,其子魏昭王即位。魏襄王元年(公元前318年),五国联合攻秦,没有胜利就撤兵了。魏襄王二年(公元前317年),齐军在关津打败魏军。
5、魏惠王魏罃 [清] (前400~前319)
魏惠王,又称梁惠王(惠王由安邑迁都大梁(开封)后,魏国亦称梁国),《竹书纪年》作“梁/魏惠成王”,姬姓,魏氏,名罃,魏武侯之子,魏文侯之孙,公元前369年即位,在位50年。魏惠王魏罃即位正是魏国鼎盛时期,但在以后的战争中,“东败于齐,西丧秦地七百余里,南辱于楚”,开始衰落,他死于公元前319年。公元前334年梁惠王和齐威王在徐州会盟,互相承认对方为王,史称“徐州相王”。
6、魏景湣王魏增 [春秋战国] (?~前228)
魏景湣王(?―公元前228年),姬姓,魏氏,名增,一名午,魏安釐王之子,战国时期魏国国君,公元前242年—公元前228年在位。魏景湣王元年(前242年),秦拔魏二十城,以为秦东郡。魏景湣王遣人出使赵国,与其结盟,并提出抗秦合纵。赵、韩、魏、楚、燕组成联军,共推赵将庞暖为帅。魏景湣王十五年(前228年),魏景湣王去世,其子魏王假即位。
7、魏安釐王魏圉 [春秋战国] (?~前243)
魏安釐(xī)王(?─公元前243年),姬姓,魏氏,名圉,魏昭王之子,战国时期魏国第六任国君,公元前276年—公元前243年在位。 昭王去世后,安釐王即位,为牵制孟尝君田文,封弟公子无忌为信陵君(今河南宁陵)。前273年,白起进攻魏国,孟尝君田文举荐芒卯为主帅,白起在华阳大败魏军,芒卯战败而逃,田文失势后,他的许多门客投奔魏无忌门下。
8、魏假魏王假 [春秋战国]
魏王假,姬姓,魏氏,名假。东周魏国第八代国君(末代国王)。前227—前225年在位,魏景湣王之子。魏景湣王十五年(前228年)魏景湣王薨逝,其子魏王假即位。魏王假元年(前227年),燕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赵政,被秦王政发觉。魏王假二年(前226年),新郑有人反叛秦国,遭到镇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