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李琪苏轼意义?
苏轼《赠李琪》
东坡五载黄州住,何事无言及李淇。
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留诗。
苏轼四十五岁于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被贬湖北黄州,至七年(1084)调离。在黄州的四年零两个月的时间 , 令他从政治低谷走上了文坛巅峰。此间他共作诗约 220 余首,词 66首,赋 3 篇,文约 169 篇,书信288 封,共计740 余篇。在这几百篇作品中,留下不少名作。如此高的产量和质量不得不令人称赞
但是就在苏轼即将离开黄州的时候,有一个名叫李琪的歌女,她是苏轼的“超级粉丝”,也曾经为苏轼跳过很多次舞,但却一直都不敢向苏轼求词。在她看来,如果不能把握住这最后的机会的话,可能这辈子都不能得到苏轼的赠词了,因此在苏轼的送别宴上,李琪也就不再有什么顾及,跪在苏轼的面前请求苏轼能够为她题词。
面对李琪的求词,苏轼并没有拒绝,反而是非常大方地在她的披肩上写下了两句诗:东坡五载黄州住,何事无言及李淇。当众人看到这句诗之后,都感到非常失望,因为这句诗与苏轼过往的作品相比,未免有些过于平淡无奇。
就在众人等着苏轼继续写诗的时候,他却并没有什么行动,李琪见到这种情况,又一次跪在了苏轼的面前,请求苏轼能够将这首诗补全。面对李琪的请求,苏轼又捡起了笔,将这首《赠李琪》补全,而这首诗的后两句就是: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留诗。
这后面的两句续上整首诗那就不一般了,前面两句说自己在黄州住了五年,一句话都没提到过李琪,也没给她写过诗。“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留诗。”意思说杜甫在成都住了五年,他的诗里边什么花都写了,就是海棠花没写。杜甫是“诗圣”,写了那么多的诗,就是海棠花没写。这个苏轼他怎么统计出来的我们不得而知?但是后来有人真的统计,没有写过海棠花。苏轼意思我在黄州待了五年,没有提过一句李琪,但是李琪就像海棠花一样,我不提她,她一样是最漂亮的。苏轼这个思路是非常巧妙的,他就借着这个杜工部不写海棠花来作为一个契机,很巧妙地把李琪盛赞了一番。其实杜甫为什么不写海棠花?这个我们想一下也明白,杜甫再有才也不可能把天下所有的花都写进去,苏轼需要就是这个契机,用海棠花盛赞比喻。但是这角度写得很好,头两句平淡无奇,后两句奇峰突起,让整首诗浑然天成相得益彰。所以很多无名之人都是因为苏轼而名传千古。
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留诗。——苏轼《赠李琪》
此诗的前两句,平平无奇,但后两句补齐以后,就如画龙点睛,马上有了神彩,众人皆赞叹不已,全诗如下,我们可以品评一下:
东坡五载黄州住,何事无言及李淇。
恰似西川杜工部,海棠虽好不留诗。
在这后两句中,苏轼引用了一个典故:当年杜甫在海棠之乡四川住了八年,写了八百余首诗,却没有一首是写给海棠的,在杜甫看来,自己写不出海棠的美丽,因此干脆就不写了。对于苏轼而言,他也认为自己写不出对于李琪的赞美,因此干脆就不写了。
不敢赞美的赞美,更胜过千言万语的赞美,这种程度的认可,给了一个歌女,是多么的令人感动!有了这首赠诗之后,李琪在黄州地区一跃成为了炙手可热的焦点,当红歌姬,被达官贵人追捧。从这件事情中也能够看出,苏轼极高的文学造诣,让人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