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人物

什么叫作“尾生之约”?

时间:2024-09-02 来源:otovc.com

“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这是《庄子》中一个哀怨凄婉的爱情故事。说的是一个叫尾生的痴心汉子和心爱的姑娘约会在桥下,可心上人迟迟没来赴约,不幸的是大水却涨上来了,这个痴情汉为了信守诺言坚持不肯离去,最后竟然抱桥柱溺亡。

据说,他们约定的地点叫蓝桥,水崖之蓝桥,多美的意境。

还记得求学时,古文老师很动情地讲了“尾生之约”的故事后,我们却不约而同笑起来。老师脸色略变,也没说什么,只轻轻叹了一口气。瞬间大家的笑声僵住了,那声叹息里分明隐藏着些许苦涩。

相对于“牛郎织女”和“梁祝化蝶”,“尾生之约”更加感动我的内心。

我曾在一次席间讲述这个故事,话音刚落,一女孩就抢着说,尾生真是一个大傻瓜!举座皆笑。

我无言以对,不能怨怪他们,在这个社会上,假如真的像尾生一样,几乎没人会为他的傻瓜质疑。

后来,我再也不讲这个故事了,我怕人们一次又一次亵渎了尾生的信念。

在现代人眼里,尾生无疑是过时而迂腐的,他只知道答应了就一定要做到,说好了就一定要践行,他只奉行“一诺千金”。

这既是他的坚守,也是他的浪漫。

精明的现代人经历的是太多的许诺和太多的违约;见得太多的,是昨天还对天发誓“海枯石烂心如铁坚”的痴情人,就成了今天这个“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负心者。有一首歌唱出了现代人的浮躁:“不必费心的彼此约束 ,更不需要言语的承诺;只在乎曾经拥有,不在乎天长地久。”

中国历史上流传着许多帝王将相和才子佳人的故事。而一个小小的尾生仅凭坚守那个或海誓山盟或漫不经心的约定,“抱梁柱而死”名留青史,似乎显得那么另类而离经叛道。尾生的故事起初是盗跖作为反面例子讲给孔子听的,“尾生溺死,信之患也。”

但是随着时光的推移,历史的变迁,才有少许人渐渐认识到尾生重情守义明信的可爱与可敬。于是便有了“常存抱柱信,岂登望夫台?”的感叹,于是便有了“安得抱柱信,皎月以为期?”的浅唱,于是便有了“风波若未乖前约,一死何辞更抱桥。”的低吟。而今,又有几个人能够记得尾生、理解尾生、欣赏尾生、愿做尾生呢? 或许,只有在时间的向度里,才能真正理解这个故事。为一段已经开始、不断延续而且渐渐成为虚无的时间所裹挟,尾生无所适从。

与其说他无法面对未来,不如说无法面对过去。在尾生的等待中,被等待的女子身份渐渐改变——由情人变成一个可以证明他曾经等待过的人。而这个证人久久不来,这时上涨的河水,也许正合他意。虽然他对这个女子可能是一相情愿的单相思,明知她不会赴约。虽然他不是抱定必死的念头而来的,现在死却未必不是一种完美结局,因为他越来越想以死来证明自己对爱情的坚贞。

苏秦说“信如尾生,期而不来,抱梁柱而死。信至如此,何肯杨燕、秦之威于齐而取大功哉?且夫信行者,所以自为也,非所以为人也。”

不妨理解事已至此,尾生必须完成一种自我观照,而我们称之曰信。

对尾生来说,信是结果,不是动机,在桥下的他孤独无告,信,成了唯一可以依靠的东西了。 用生命的代价,捍卫一个信念的坚挺。

有人会说傻瓜,似乎有些轻佻;有人会说英雄,似乎有些悲壮。我认为对尾生来说,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都被爱充溢着,应该不算太悲哀。也许他是幸福的,因为他完成了一种自我超度。诗人洛夫《爱的辩证》一诗最能表达尾生的心声:“水来,我在水中等你;火来,我在灰烬中等你。” “尾生之约”,中国式的蓝桥之约。尾生不仅把生命留在了这座桥下,还把自己的爱情、信念和灵魂一同埋葬在这座桥下。对于这样凄美绝伦的故事,但愿我们不能只留下一声叹息。 怀念尾生 劳燕知倦相与归,可怜尾生犹抱柱.

版权所有 ©2021 服装贸易网 备案号:滇ICP备2021006107号-523 网站地图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