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和家族? 汤和之死?
一、汤和家族?
汤和有五子。长子汤鼎为前军都佥事,随征云南,中途去世。少子汤醴,积功升至左军都督同知,征讨五开,死于军中。汤鼎之子汤晟,汤晟之子汤文瑜,都早逝,没能继承爵位。明英宗时,汤文瑜之子汤杰请求继承爵位,英宗竟以四十年之久没人继承为由,将爵位罢免。
汤杰无子,以其弟汤伦之子汤绍宗为后。明孝宗任用功臣之后,授汤绍宗为南京锦衣卫世袭指挥使。嘉靖十一年(1532),封为灵璧侯,食禄千石。汤绍宗传子至孙汤世隆,隆庆年间汤世隆协守南京,兼领后府,改提督漕运,历任四十余年,因功加封太子太保,进升少保。死后,谥号僖敏。爵位传至明朝灭亡而终。
汤和的曾孙汤胤勣,字公让,诸生,工诗,负才使气,“景泰十才子”之一。巡抚尚书周忱使作启事,即席具数万言。周忱向朝廷推荐,于谦召询古今将略及兵事,胤勣应对如响。累授锦衣千户。偕中书舍人赵荣问候明英宗于沙漠,脱脱不花问中朝事,慷慨酬答不少屈。
景泰中,因为尚书胡濙的推荐,署指挥佥事。天顺中,锦衣侦事者摭胤勣旧事以闻,谪为民。成化初,复故官。三年擢署都指挥佥事,为延绥东路参将,分守孤山堡。孤山最当寇冲,胤勣奏请筑城聚粮,增兵戍守。未报,寇大至。胤勣病,力疾上马,陷伏死。事闻,赠祭如例。
二、汤和之死?
汤和在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因病去世,追封东瓯王,谥号襄武。
汤和(1326年一1395年)字鼎臣,濠州凤阳县东湖里(今安徽凤阳)人。明朝开国名将,军事家,官至左都督,左柱国,议军国事,信国公。
汤和为人谨慎,沉敏多智,在随朱元璋渡长江,占集庆,取镇江的诸战中屡破元军,累功升统军元帅。后镇守常州,多次击败张士诚部,后又随徐达征山西,甘肃,宁夏等地。
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告老还乡,赐地风阳。
三、汤和子女?
汤和有五个儿子,五个女儿。
大儿子汤鼎,二儿子汤軏,三儿子汤鼐,四儿子汤燮,小儿子汤醴。其中老三和老四早逝
长女汤氏嫁德庆侯廖权。次女汤氏鲁王朱檀正妃。三女汤氏嫁万泉卫指挥俞鼎。四女汤氏嫁景东卫指挥赖镇之子赖溶。五女汤氏嫁楚雄卫指挥袁义之子袁兴。
四、明朝大将汤和?
能在朱元璋的眼皮底下寻个善终,是真正的奇迹。
朱元璋屠戮功臣的史实已是耳熟能祥,可汤和偏偏能在浩劫中安活下来。老汤与朱元璋的关系不一般,是老朱的“发小”。童年时和朱元璋一起放牛,青年时正是他的一封信把窝在破庙里讨生活的朱元璋拉上了造反之路,朱元璋濠州投军时,汤和还是朱元璋的上司,可从那时候开始,老汤就对朱元璋必恭必敬,成为朱皇帝最早的铁杆亲信。以汤和的履历和地位,在建国后他不可能不招致朱元璋的猜忌,但汤和的优点正是他这种“识时务”的判断力与处事方法。汤和基本做到了与世无争,实为老资格元勋的他极少炫耀自己的功劳,元朝灭亡后,汤和是第一个主动交出兵权的将领,后来倭寇扰边,又是汤和受命戍守山东沿海,确保了明朝海疆的安全,功成后毫不争功,把朱元璋的赏赐分给故交后归养故里,这种与世无争的态度也使老朱终于对他放下了戒心。老资格的汤和在明朝建国后的官位远不如许多功臣那样显赫,而他的结局无疑却是最好的,说起这位老好人的一生,真让人感叹吃亏就是福啊。回家后他又低调做人,从不以功臣自居,并且束缚子孙家奴,遵守法纪,不授人以柄。他知道,朱元璋的耳目一刻也没有放松对他的监视,他的一举一动都会被报到朱元璋那里,因而他就整天吃酒下棋,游山玩水,含饴弄孙,从不结交地方官和乡绅,给人一副只贪图享受,别的事一概不管不问的印象。让朱元璋非常放心。就这样,他令人难以置信地活到了洪武二十八年,以七十岁的高龄而逝,是明初少有的几个能善终的老臣,死后追封为东瓯王,谥襄武,可说是备极哀荣。朱元璋是铁了心要杀尽功臣的,汤和能成漏网之鱼,确实是个奇迹。可见,《明史》里说汤和“沉敏多智数”,绝非溢美之辞。五、肉汤和面?
答:食材换一换食材
生面
300克
精瘦肉
100克
空心菜叶子
100克
花蛤
100克
生姜片
2片
料酒、淀粉、酱油、调和油、香油、盐、味精
适量
方法/步骤分步阅读
1
/5
备料。将生面用开水迅速汆下,捞起晾干备用;空心菜洗净;将瘦肉切丝或切片,加入少量料酒、酱油、盐、味精、淀粉,拌匀,稍微腌一会儿。
2
/5
热锅。火候适当,放入适量调和油,将切好的姜片置入油中翻炒两三秒,姜片可去瘦肉、花蛤腥味,加水约500克(喜欢汤多的可多加点),大火烧开。
3
/5
下面。水烧开后,放入面条,煮5~7分钟,因为生面较慢熟,煮至七八分熟即可,糊了就不好吃了。
4
/5
加料。将腌好的瘦肉连同花蛤一起倒入锅中,加盖煮1分钟左右即可。此时火一定要大,让瘦肉花蛤在滚汤里滚熟,保证肉质鲜嫩。
5
/5
加菜。放空心菜,加几滴香油,菜叶会更绿哦!加适量盐和味精,好啦,一锅简单的家常汤面出锅了,尝尝吧,很朴素有木有~
六、汤和徐达原名?
原名就是叫汤和、徐达。
徐达(1332年-1385年),元末明初名将,明朝开国元勋。
徐达出身农家。元朝末年,徐达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起义军,为淮西二十四将之一。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在鄱阳湖之战中大败陈友谅。次年,被任命为左相国。元至正二十五年(1365年),麾师攻取淮东,并于两年后攻克平江,灭张士诚。旋即出任征虏大将军,与副将常遇春一同挥师北伐,至洪武元年(1368年)攻入大都,推翻元朝的统治。
汤和(1326年-1395年),字鼎臣,濠州凤阳县东湖里(今安徽凤阳)人。明朝开国名将,军事家。
汤和为人谨慎,沉敏多智,于至正十二年(1352年)参加郭子兴起义军,授千户。在随朱元璋渡长江、占集庆、取镇江的诸战中屡破元军,累功升统军元帅。
七、汤和家族世系?
1385年,汤和告老还乡,十年后去世,被追封为东瓯王。100多年后,其嫡系子孙被明朝封为世袭灵璧侯。
八、汤和什么搭配?
趟一般喝面食搭配,比如饼类,馒头花卷
九、徐达汤和结局?
徐达和汤和都是得病死的。
汤和死时已70余岁,算是晚年疾病缠身而亡;洪武十七年徐达在北平留守时得了背疽,次年二月病情加重,随后去世。徐达死后,朱元璋亲至葬礼以示悲疡,把他列为开国第一功臣,追封他为中山王,谥号武宁,赠三世皆王爵。
汤和徐达最后的下场 1、汤和:因病去世 1390年(洪武二十三年)农历正月初一,汤和到京师给朱元璋拜年时,得了急症,不能说话。朱元璋即日亲临探视,长久叹息之后,让他返回故乡。待汤和病稍好一点时,朱元璋又命人将他接到京城,让他坐车进入内殿,设宴慰劳,关怀备至,并赐黄金、布帛、御膳、法酒等等。
1394年(洪武二十七年),汤和病情日渐加重,不能站立。朱元璋想见汤和,便命他坐车前往觐见,朱元璋用手抚摸着他,与他详细叙谈家乡故旧以及这些年来兴兵的艰难。汤和已经不能对答,只是不停地叩首。朱元璋见此情形,泪流不已,厚赠黄金、布帛作为丧葬费用。
1395年(洪武二十八年)夏天农历八月,汤和病逝,终年七十岁,朱元璋下诏追封汤和为东瓯王,谥号襄武。敕葬安徽蚌埠曹山南麓。
2、徐达:重病逝世 洪武十七年(1384),徐达在北平留守时得了背疽,不久稍微好些。然而次年二月(1385),病情加重,随后去世。 徐达死后,朱元璋亲至葬礼以示悲疡,把他列为开国第一功臣,追封他为中山王,谥号武宁,赠三世皆王爵。
十、明朝汤和下场?
信国公汤和死于洪武二十八年,享年70岁,朱元璋追封他为“东瓯王”。
汤和从小与朱元璋一起玩大的,是儿时伙伴,后来定远人郭子兴在濠州招兵买马,汤和就去当兵了,并且写信给朱元璋,说他积功当了千户有吃有喝…,朱元璋在皇觉寺当游方和尚,眼看着寺里连吃的都没有了,他卜了一卦,是大吉,索性踏上了从军之路,
朱元璋到了郭子兴帐下,因战功卓著不仅职位在汤和之上,还成了郭的女婿,但是汤和始终追随朱元璋不离不弃,
大明建国后,汤和被封为二十八侯之首一中山侯,但是汤和心里极不平衡,同为儿时伙伴的徐达封公,比他后来的邓愈也封了公,他仅一个侯,
洪武四年,汤和率兵西征,虽取得了胜利却被朱元璋痛骂了一顿,最后还是封了一个信国公,
在朱元璋用雷霆手段清洗功臣集团之时,汤和激流勇退,在老家凤阳养老,不参予任何国事,再加上与朱元璋的儿时友情使他能全始全终,
洪武二十七年,朱元璋十分想念汤和,便派人召汤和入宫,此时的汤和已经病入膏肓,中风后无法行走,朱元璋便命人用车把汤和拉到皇宫,见到朱元璋后,汤和跪在地上,勉强支撑病体,朱元璋用手抚摸汤和,与汤和叙起小时候的事情,汤和不能说话,只能不停地磕头,朱元璋见到这位老伙计命不久矣,顿时流下泪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