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肇中物理学成就? 丁肇中简介,丁肇中凭借什么作品获得诺贝尔奖?
一、丁肇中物理学成就?
丁肇中在物理学领域取得了很多重要的成就。1. 丁肇中是中国著名的物理学家, 1986年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2. 丁肇中的成就在于他探索了质子与中子的强相互作用,提出了四种基本作用力的统一理论,杰出地解决了物理学上的一些重要问题。3. 丁肇中的贡献不仅仅是在学术研究上,他还在学术交流、培养学生等方方面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的学术声誉也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年轻的物理科学家。因此,丁肇中是具有巨大影响力的物理学家。
二、丁肇中简介,丁肇中凭借什么作品获得诺贝尔奖?
丁肇中简介:
丁肇中(Samuel Chao Chung Ting),1936年1月27日出生,汉族,祖籍山东省日照市涛雒,华裔美国人,任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美国实验物理学家。曾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丁肇中获得诺贝尔奖的作品:
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斯坦福直线加速器中心的里克特(Burton Richter)和美国马萨诸塞州坎伯利基麻省理工学院的丁肇中(SamuelC.C.Ting),以表彰他们在发现一种新型的重的基本粒子中所作的先驱性工作。
他曾发现一种新的基本粒子,并以和自己中文姓氏“丁”类似的英文字母“J”将那种新粒子命名为“J粒子”。2016年北京时间12月9日凌晨两点,丁肇中教授主持的阿尔法磁谱仪(AMS)项目在欧洲核子中心(CERN)发布了五年太空实验的结果,部分结果显示:AMS通过准确测量铍-硼流强比例,得到关于宇宙线在星系间传播时间的信息,测得银河系宇宙线的年龄大约是1200万年,这是人类首次获得宇宙线的相对准确年龄。
三、为何科学家丁肇中发现J粒子后,就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丁肇中获得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曾发现一种新的基本粒子,并以物理文献中习惯用来表示电磁流的拉丁字母"J"将那种新粒子命名为"J粒子"。丁肇中(1936.1.27.-),华裔美国籍,1936年1月27日生于美国密歇根州安阿伯城,祖籍中国山东省日照,美国实验物理学家。1959年密歇根大学毕业,1960年、1962年先后获理学硕士和哲学博士学位,1978年获荣誉理学博士学位,1967年至1968年任美国马萨诸塞理工学院物理系副教授,1969年任教授,1975年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
1974年他与美国加州斯坦福大学教授里希特几乎同时发现新的基本粒子-J粒子(这种粒子的寿命等于其他任何粒子的一千倍),即第4种夸克的束缚态,因而同获1976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美国政府的劳伦斯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