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科学家精神的感悟 你对科学技术有何认识和感悟?
一、你对科学技术有何认识和感悟?
自然万物都存在两面性科学技术也不例外,随着科技的发展许多科技产品都被应用到我们的生产生活中,工作效率的提高、经济的快速发展、方便我们的日常生活、丰富我们日常娱乐等等方面都不乏科技的重要作用,我们应予以肯定;但科技的发展也同时带来了负面的效应,有不少人把科技应用到不正当的地方,从而也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所以有必要正确认识科学技术的“双刃剑”效应,把科技应用到正确的地方,促进人类的发展。
二、一日一思的感悟?
真实的、永恒的、最高级的快乐,只能从三样东西中取得:工作、自我克制和爱。
2
当代人有一种唯命是从的倾向,只要某事不合自己的心意,就指望令行禁止。
3
教育当使孩子们勇于面对现实,有理想而非妄想,有自信而非自大,有暂时的失败,而无永久的没落。培养孩子面对现实的能力,远胜温室般的过度保护。
4
高效率地工作不是要透支自己,而是要学会如何聪明地工作。科学实验及理论都证明,“快乐”与“成就”并不冲突,很多时候,什么都不做,才能做得更多。研究表明,创造性思维是默认神经网络,只有在我们放松的时候才会被激活,因此,适当的放松反而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会休息的人更容易成功。
5
上天不会为你开启一扇门的同时,再为你开启一扇窗。现代人最需要学会处理的,就是长大后的各种心理和情绪问题。
6
我们碰上的是一个物质最丰硕而精神最贫瘠的时代。每个人长大以后,肩膀上都背负着庞大的未来,都在为一种不可预见的“幸福”拼搏着。但所谓的幸福早已被商业稀释而单一化了。市场的不断扩张、商品的不停生产,其实都是违反人性的原有节奏和简单需求的,它激发的不是我们更美好的未来,而是更贪婪的欲望。长期违反人性,大家就会生病。当我们“进步”太快的时候,只是让少数人得到财富,让多数人得到心理疾病。
7
人生是一场漫长的旅行,春花秋月夏雨冬雪的窗景中,很多人来了,在一个车厢上演各种人生的悲喜。有人带着微笑,与我们一起度过垮了时光。还有人带着鲜花和蛋糕,与我们一起分享甜蜜。还有一些喝醉了,无礼地瞪视我们,甚至还有小偷和骗子,深藏于人群,给我们制造痛苦和恶意。
8
活着就应该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让生命从日常繁忙当中释放出来。
9
一个真正的幸福人,不是个拒绝享受的人,而是一个对物质享受能屈能伸、愿意品尝每个“现在”的滋味的人。
10
做人要通达,何为通达?就是不能只考虑自己。事事只考虑自己的感受,最终会穷得只剩下自己。
三、面对中国古代取得的科技文化成就,你有何感想?
①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政局稳定,各民族人民的辛勤劳动。使得我国古代科技取得辉煌成就。这是原因之一)
②古代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 (封建社会经济的基础就是农耕经济。农耕经济的高度繁荣也就意味着国家经济的高度繁荣。这是我国古代科技取得辉煌成就的经济保障)
③民族的融合与中外交流的频繁 (这是丰富我国古代科技文化的成果,如少数民族的科技文化,藏族的医药学。中外交流的频繁,明清是个很好的例子,如明宋应星的《天工开物》 《泰西水法》等等)
④中央集权国家的支持和组织 (如清编纂的《四库全书》 《古今图书集成》等)
四、读了杞人忧天的故事有什么感想?
杞人忧天,往高了说就是忧国忧民,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往平常了说就是没事闲的。
整天胡思乱想,今天想一想某某国家是不是要打仗了?明天想一想地球是不是要爆炸了?后天又想一想黑洞是不是又要变大了?这样的人往往活的不快乐。
因为什么呢?因为他总是去想一些与自己没什么关系的事情,想来想去往往把自己弄得很是郁闷。也许有人说了,这叫“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是,你说的有理,但是我还是要怼一句,少了你一个,明天太阳照常升起,国家机关照常上班。况且我们国家又没到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要真想为国家为社会做贡献那就老老实实的安安分分的做好自己,不要胡思乱想!
俗话说“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意思是什么呢?是你做任何事大概率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大大小小的磨难!极少有非常顺利的,可是有的人却因为这十之八九就开始忧心忡忡,还没开始便开始担心可能会遇到的各种情况!是,这种担心也有好的一方面,它可以防患于未然!但是有的人却因为担心遇到阻碍却干脆不做了!这样不是杞人忧天又是什么呢?
人生在世时所遇到的事情可以分为三大类!一是你自己的事,二是别人的事,三是老天爷的事!老天爷的事你管不着,别人的事你也管不着,最后你能管的就只有自己的事。你要出门,可是还没出去就开始担心,天会不会下雨?会不会下冰雹?会不会遇到坏人抢劫?会不会……等等!最后这个人因为思虑太重可能就不出门了。可是你没想到,就算在家躺着也会遇到地震,也会遇到房屋倒塌,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意外……
所以,要我说想那么多干嘛?
正所谓“尽人事,听天命!”该行动时就要果断行动,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车到山前必有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时就该知道,这是个困难重重的地方,这是磨砺我们的地方!不要因为害怕困难,害怕意外而犹豫不前。只有行动才有未来,我们国家,我们的社会,我们的民族也是在解决一个个的困难过程中逐渐成熟强大起来的!我们要学会尽人事,
尽力做到自己能做的,而后成与不成便是天命了。古人教我们“三思而后行”是让我们提前做好规划,以防各种意外情况的发生,不是要让我们杞人忧天,庸人自扰啊……
五、谈谈你对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 精神的认识?
人类不懈的科学探索精神,就是因为科学是无止境的,所以科学的探索也是永不停息的,这就是人类的探索精神。
六、作为科学家要具有什么品质?
1、丰富的想象力:科学是需要想象力的,想象力能带来创造力。作者正是从对鲤鱼世界的想象中,认识到人类观察空间的局限性,间接感悟到高维空间存在的可能。由感性的想象上升到理性的创造,体现了创新意识和探索精神。
2、独立的思考能力:科学不应该是枯燥的,而应该是充满乐趣的。探寻自然的奥秘,对真正的科学工作者来说,一定要善于观察和思索,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
3、勤奋和执著的精神:有了想象力,有了乐趣,那只是成为科学家的最基础的因素。不去踏踏实实地做实验,就不能得到基本数据,假说就不能确立。一味地空想,不去做基础工作,没有勤奋和执著的精神,不可能达到真理的彼岸。
七、自然科学经典导引感悟?
在上自然科学经典导引的通识课之前,我曾无数次猜想上课的形式与内容:是照本宣科,让人昏昏欲睡的“水课”,还是严肃易挂,让所有同学严正以待的“正课’?事实证明了我想象力的缺乏和武大通识教育课程组的良苦用心:大小班结合,大课妙趣横生,引人入胜,小课讨论积极,在”头脑风暴“中,激发同学们的共同智慧火花。但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还是教科书精妙的内容安排,让我”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作为一个来自上海的“文理不分科生“我极少接触除了专业课之外的内容,对物理数学的课外知识与来历起源也因其课程本身的难度而兴致缺缺,几乎一无所知,而《自然科学经典导引》从科学的从无到有,从古希腊哲学的思辨而产生的历史起源,编至最新、最尖端、最难懂的相对论,层层深入的同时也深入浅出,将几乎没怎么学过物理的我首次带入了新奇的物理世界,而在接触了自然科学的历史之后,我对物理与数学的畏惧感,似乎也因对它们有所了解而渐渐淡化了。更有新奇的生物《物种起源》,神秘的DNA密码,《几何原本》的科学方法等待我们去探索,这极大的扩充了我的视野,让我发现了自己全新的可能性。
于此同时,小班课的存在也极大的加强了我对这些内容的理解。学习的最好方法是教学,在尝试“讲懂”全班同学的过程中,我和我的小组成员不得不绞尽脑汁,四处寻找题目的答案,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小组成员之间也收获了珍贵的友谊。但通识课程也确实存在着一些问题。相对论等艰深的内容连世界上绝大多数顶尖的科学家也不能说完全理解,大一的同学们也只能学个半懂不懂,因为不了解,小班课也很难出现讨论,僵硬的从网上复制下现成的答案,并在课上照本宣科的朗读,难免尴尬乏味。也许课程组可以考虑控制大班课内容与小班题目的难度,同时增强小班课讨论题目的开放性,让小班课更有内容可辩,也让大班课的“干货”更多些。
《自然科学经典导引》为之前从未刻意了解过自然科学内容的同学们提供了学习的机会,更拓宽了我们的视野,让我们“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