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人物

国际上有哪些著名的服装设计师?

时间:2021-08-17 来源:otovc.com

Martine Sitbon

Martine Sitbon的服裝設計中總有一些瘋瘋癲癲的棱角。孤傲、平胸、中性、倔強的形象出現在她的T形臺上。男性的憨魯、女性的乖張在她的作品中攪成了一團,最後妥協成某種搖滾巨星的老油條美學,第一次出現在1985年她的處女展上。 她的燈籠褲、粉彩大衣、修士
頭套等等都顯示著一種怪 怪的不和諧。
Martine Sitbon1951年出生在北非的Casablanca,父親是個法國人,母親是意大利人。她10歲的那年來到了巴黎,那個時候正是巴黎狂熱的60年代。她在the Studio Bercot處學習高級時裝定衣的製作,1974年出師,當時她的裁剪技能就相當受到賞識。7年的國外旅行,包 括去了香港、墨西哥、特別是印度,對她影響很大,培養了她對面料和組織的非凡直覺。她絕大多數的冷色系列就是一個很好的證明,說明她首先是一個以面料為先的女人。波紋綢、皮革、傳統蕾絲、拷花絲絨以及亮麗的緞子是她設計中的支柱。她異想天開地將傳統服裝配上意料不到的面料,比如:傳統的男式襯衫被透明紗全新演繹,而高帽則是由拷花絲絨來詮釋。就這樣子她個人的風格浮出了水面。

Martine Sitbon在1988年到1992年期間為Chloe設計成衣系列。她將Chloe帶回60年代的不喧鬧的設計,而又加上了80年代的輪廓。其中一個標誌性的設計是他的男性化的套裝搭配上陰柔的雪紡紗女襯衫。同年她接掌了Chloe,並且開發了一條二線的品派叫做:Martine Sitbon Fantasy。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Isabel Marant


  Isabel Marant是法國新生代設計師中,少數贏得國際間時尚界注目的一員。在巴黎設計學校Studio Bercot畢業之後,Isabel Marant以助理的身分在Yorke and Cole跟隨Bridget Yorke學習,從此開展她在服裝業的設計工作;在她開設自己的服裝店前,還曾和Chloe、Yohji Yamamoto、Martine Sitbon的藝術總監Ascoli一起工作。

  她從不願穿和別人雷同的服裝。當她還是小姑娘時,在家鄉法國訥伊的層層海浪和克羅迪山口的優美環境中,她曾把父親的羊絨衫剪了用來做裙子。作為一名巴黎人,她從母親那裏汲取了德國文化,從婆婆那裏汲取了拉美安地列斯文化,並將它們深入自己的裝設計之中,如帶風帽的短袍,緊身衣、還有非洲面具、包頭巾……她的豐富感正是利益於廣泛的旅行和閱讀。  

  Marant多元化的設計風格,和她獨特的生世背景有很大的關係,她有一個德國血統的媽媽(設計師Christa Fiedler),一個法國爸爸,和一個來自安第列斯群島的繼母,多種族的生長背景,反映在服裝設計上,使得Marant的服裝混合了過去與現代,交織出非洲、印第安、安第列斯三種文化的獨特風貌。

  Marant的服裝寬鬆舒適,卻洋溢著流暢的線條感,她希望她的服裝不會緊綁住女人,卻依然讓女人特有的美麗曲線表露無遺。除了女裝,Marant也設計珠寶、配件、鞋子和男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传统与现代之绅士典范--PAUL SMITH

因缘巧合进入服装领域的PAUL SMITH,当初18岁的他,完全没有一技之长,对事业不抱任何企图心,由于父亲的安排,带他进入一家布料批发商当外务人员,从此结下了与服装密不可分的关系,激发出对于时尚的热诚与天赋,终于在1976年,将自己的设计正式带入国际舞台-巴黎。

PAUL SMITH,可说是英国代表性品牌之一,讲究英式传统的细腻缝制技巧,融入富现代感的设计风格,注重穿着剪裁上的实用性,适时的将幽默与智慧结合于设计之中,在材质与色彩的选择上更是别出新裁,令人惊艳。因此,整体形象感是典雅气度的绅士风范却释放出现代摩登的时尚氛围,拿捏的比例的确让人拍案叫绝,也因此颇获世界各地的好评,在日本,更是完全疯狂,争相购买。

PAUL SMITH因为服装设计以及在国际间优秀的表现,被英国女王册封为Sir(爵士)头衔,但Paul Smith仍未减低其优秀的创作力,反而是促使他季复一季推出许多佳作的原动力

PAUL SMITH旗下拥有数个产品系列,分别为Paul Smith、Paul Smith Women、PS by Paul Smith、Paul Smith Jeans、Paul Smith Children、Paul Smith Underwear、Paul Smith Londen、R. Newbold、Paul Smith Spectacles、Paul Smith Bag、Paul Smith Watch,而后四者皆采用授权方式生产制造

品牌特点:

1.手缝线看的见
这是Paul Smith最著名的特征之一,一般传统西服的订做都会以手工缝线假缝,来做最后衣身的确定与调整,完全无问题后,再将手缝线拆除,但是,在Paul Smith的西装,这些缝线不仅被保留,也突显出独有特色

2.厚实的“人”字型布料
具有“人”型的罗纹布面,最常被使用,而布料的厚度上,会来的较厚实点。

3.幽默新奇的袖扣
从袖扣上即可看出他个人的有趣的小创意,一对袖扣可能颜色不一,而扣面上的字体一边是Paul,一边是Smith,产生对立的新鲜感。

4.英伦味十足的衬衫款式
每季必出的西装衬衫,是完完全全的英国式古典剪裁,衣身版型合身顺畅,在领片与袖片的剪裁,穿著时会突显出立挺与修长感;此外,在领子的前端处,内含领骨设计,使领子更硬挺有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另類設計師 - 川久保玲



1942年出生在東京的川久保玲﹐天秤座﹐畢業於慶應大學藝術系。

1969年成立自己 的品牌“COMMEdes GARCONS”﹐法文意思是“像個男孩”。

1975年東京的首次女裝發 表會。

1978年再推出男裝HOMME。

1981年巴黎的女裝發表會引起世界流行舞台的重視﹐隔年更以有名的乞丐裝概念引領當代的流行先鋒
  
   美國時尚界給予川久保玲“流行先鋒”的稱號﹐讚美她不僅在服裝設計上開創新意﹐而且在經營

品牌旗艦店上眼光獨具。十年前﹐川久保玲在沒有設計師設店的紐約藝術區Soho開設了第一家服飾店

﹔十年後Soho到處是名牌精品店﹐川久保玲則退出這個熱門區域﹐率先遷到原是倉庫林立的雀兒喜區

﹐超現代感的室內裝潢再次造成轟動。
  
   川久保玲的設計獨創一格十分前衛﹐融合東西方的概念﹐被服裝界譽為“另類設計師”。她的設

計正如其名﹐獨立﹑自我主張──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她將日本典雅沉靜的傳統﹑立體幾何

模式﹑不對稱重疊式創新剪裁﹐加上俐落的線條與沉郁的色調﹐與創意結合﹐呈現很意識形態的美感

川久保玲,是一个特殊的例外:她既没有出去学别人的模式,也没有经过正统的训练,但在东京的本土上,她做出的又绝不是纯民族的东西。她的意识已经远远超过了当时堪称前卫的美国,以及朋克发源地的英伦三岛不列颠王国。她的看似古怪的思想,实际上是非常深刻的。深得无底,所以才会在20年后大放异彩,让更年轻的一代时装设计师们崇拜,去解构,去寻求自信。  她是时装界确实的创造者——一位具有真实的原创观念的时装设计师,凭借她最重要的观念——黑色,在最近的几十年席卷全球。20世纪80年代早期,来自日本的时装设计师川久保玲,革命性的发布会使原来仅限于晨礼服和燕尾服的黑色成为流行。由于她的缘故,黑色成为最时尚女人的永恒形象。

 川久保玲习惯穿一身黑,留一头不对称的黑色齐肩短发。说:“黑色是舒服的、力量的和富于表情的。我总是对拥有黑色感到很舒服。”“我致力于黑色的三个影子。”一次她做了一件朱红的服装,并解释“黑色是红的。”其对黑色的投入和奉献,使人对这位前卫的日本设计师产生了悲观或不祥的印象。她对服装设计独特的方向,使它总有墓地或屠杀的感觉。

  她经常被媒体批评,因为有时她展示的服装就像是纳粹集中营的囚犯们穿的无体型的宽松服,略作修改就组装上了舞台,因而常常激怒了公众。她对保守者来说不是个陌生人,但看看她的经历,很奇怪的是她能成为那样的时尚预言的设计师,将黑色演绎成时尚设计师与时尚的同义词。毕竟,1973年,她在东京建立了自己的公司,并向世界展示了一种革命性的新型穿衣方式。从那开始,她就一直在为实验而奋斗,永远创造着比时装界流行超前得多的原型和概念服装。

  这位1942年出生的东京庆应大学教授的女儿,最初是女承父业,从美学专业毕业。她开始的工作是在一家丙烯纤维工厂的广告部作职员。早期获得的面料专业知识使她对不寻常的面料有种特殊的兴趣,不久她便成为一名自由款式设计师。1973年,川久保玲凭借她过人的勇气,决定开一家自己的公司,并取名为COMME DES GARCONS,法文意思是“像男孩一样”。实际上,她只是很喜欢这几个单词的发音,而并非媒体后来根据这个著名品牌的意思作出的可能是女性主义的猜测,毫无疑问,她被认为是一个女性主义者。

版权所有:成都黄安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21 服装贸易网 备案号:蜀ICP备2021014069号-13 网站地图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