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官制服饰有什么特点?
为往圣继绝学,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土鳖君永远在路上。如蒙所爱请关注“阵阵有辞”。小生这厢有礼了。
谢谢邀请。清朝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朝代,正是这个朝代我国的封建集权专治达到了顶峰,而又是这个朝代我国的封建集权统治土崩瓦解。由于离我较近,所以史料、文物、文学作品和历史记忆被大量的保存下来,让我们可以一窥封建专制体制下的某些制度。下面,土鳖君就跟大家说一说,官员的荣耀和枷锁—冠服制度。
其实冠服制度起源于夏商,到了周朝成为官场礼仪制度被明确的写入《周礼》中,成为一条成文的规定。而后延续数千年至明清,最后在清朝成为绝唱。
冠服制度的核心是体现“贵贱有等、裳服有别”,这样做的目的有二,其一:保持等级的森严性,见穿什么衣服的行什么礼,好比现在的军衔制,低阶士兵见到高阶长官必须要敬礼。其二:激发百姓建功立业的激情,学的文武艺,卖与帝王家。等级越高冠服越华贵,越诱人,现在得军装也是级别越高配饰越多,高级将领胸前挂的跟瀑布差不多,要想提高等级只能为帝王建功立业。所以冠服制度即是荣耀又是枷锁。现在的制服制度也与之类似。
我们来说说清朝的冠服制度,清朝的冠服应该是封建王朝中种类最繁多,花样最复杂的冠服,这与清朝为少数民族统治的不自信有直接关系。冠服、冠服当然包括冠与服,因为贵族、文武、诰命、内监皆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很是繁复。这里土鳖君就剪断截说,以文武百官的冠服为例,说一下清朝的官服。如果大家想了解别的类别的冠服,土鳖君会在阵阵有辞中跟大家分享。
冠帽
清朝的官帽分为朝冠和吉服冠,无论文武品秩帽子的式样是一致的,顾名思义,朝冠是官员上朝时所带的帽子,而吉服冠是官员祭祀或者坐堂时所带的帽子。帽子按季节分暖、凉两种,我们平时在电视剧中喜闻乐见的大斗笠是其凉款。
帽子上有顶戴花翎,这是用来区分爵位、官品、功劳大小的东西。
顶戴是指帽子上那根接收外星信号的天线,花翎则是指帽子后面拖着的那个孔雀尾巴。这两样东西是有严格的登记制度区分的。
按规矩,帝王、超品的贵族还有一品大员的顶戴是东珠,也就是东北产的淡水珍珠,按级别的大小个数不同。一品以下就没资格用东珠顶戴了,就用各种宝石代替。朝冠与吉服冠的顶戴也不相同。(这里土鳖君就不一一列举了,最后将所有冠服以列表形式呈现。)。所有官员的花翎皆为孔雀翎,区别在于高级官员或者贵族的花翎上有眼,单眼、双眼最多三眼,眼越多,级别越高。我们在电视上常看到赏双眼花翎的剧情,有功之臣才会被赏带眼的花翎。而清廷剧那句摘掉顶戴花翎,则说明这个人犯事了,被罢官了。
官服
清朝的官服就是长袍马褂,它有两部分构成,一部分是朝服,一部分为补服。朝服就是我们看到的那身大褂子,而补服就是褂子胸前那块正方形画着画子的布片子。
清朝的朝服借鉴了胡服和汉服,最明显的胡服特点就是马蹄形的袖口,我们看电视剧常常看到“啪啪”甩两下袖子,下跪行礼的镜头,甩出来的袖口叫箭袖,这是典型的满族服饰特点。长袍马褂则是汉族的服饰。朝服质地类似,以颜色区分品级,皇帝用明黄色、太子用杏黄、黄子用金黄,亲王下至三品用石青或蓝,三品一下用蓝,宗师可以系条金黄色的腰带,人称黄带子阿哥。
区分贵贱最明显的就是补服。这个布片来头颇大,为丝绸质地,刺绣图案,由苏州、江宁、杭州三大织造府所造。皇帝、亲王的补子为五爪团龙,而贝勒以下贵族的补子为四爪的团蟒。文武百官的补服沿用明朝式样,文官的补子为飞禽,武官的补子为走兽。这也是成语“衣冠禽兽”的由来。这里要注意只有御史的补服是不同的为獬豸,这是传说中的神兽,善辨是非,正直公正,监察道作为监察人员穿獬豸补服以示公正。
除此之外还有些特殊的配饰,比如巴图鲁背心、黄马褂以及三品以上大员佩戴的朝珠各有等级要求,这里土鳖君就不一一列举了。
以
上为土鳖君浅薄之答,希望能够帮到您,如果喜欢极简国学,请关注“阵阵有辞”。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