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活动

如何落实课堂教学目标,教研组活动方案?

时间:2024-09-27 来源:otovc.com

一、校本教研活动的现状与问题分析1.虽然各教研组都有教研计划,有方案,也开展了不少教研活动,但缺少明确的研究主题,导致学校教研随意性、盲目性,缺少针对性、实效性,难以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教师研讨七嘴八舌的浅层议论,零敲碎打,火力分散。通常又是优点多说,不足少说或不说。2.教研方式单一化,大多以课代研,目的是完成教研数量,凑齐各资料,对付检查,很少考虑如何提高教研质量问题,尤其是频繁的此类听课评课之后,造成了教师认为“收获不大”甚至是“没有收获”的感觉,认为这样的教研活动可参加可不参加。因而教研活动形式主义倾向严重。3.教研组有时会围绕几次“磨课”展开一系列教研活动,仔细反省这些活动活动的内容,我们常常会感到困惑,后一次教研活动比前一次有何提高和改进?由于教研活动中只谈经验,缺乏对研讨内容的反思、提炼及归纳,以至于我们很难在头脑中留下清晰的印象,更别说每次有什么研讨收获了。4.另外还有:理论学习离课堂实 际太远,;以应付考试为中心;任务布置多、深入研讨少等问题。二、什么是主题教研活动主题教研活动,就是教研组(教师)把平常教学中碰到的问题,经过整理、归纳、提炼,筛选出具有典型意义和普遍意义的问题,转化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研究的课题;以课题研究的形式来统领每个教师的教研活动,把课题镶嵌到教研活动每个环节之中,从而形成教师之间合作、交流、共探、共思、共享的教研活动机制和模式。通俗地说,主题教研活动就是教研组的教研活动围绕一个确定的主题进行。这个研究主题的提出来自于教学实践,源于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个问题又是急于解决的问题,大家感到困惑的问题。三、主题教研活动的过程(一)发现问题,确立主题研究始于问题,问题是校本主题教研的出发点和开展主题教研活动的起点。确定教研主题有以下标准:1.问题的设计要与教学实践直接联系,是教师最棘手的教学问题,是解决教师自己的问题、真实的问题、实际的问题;2.问题的设计要具有典型性,是共性问题,是相对多数人(教师或学生)的问题;3.问题要有潜在的价值,解决后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改进教学行为;4.问题的设计还要有解决的可能性,所选问题通过校本主题教研活动能得到解决或局部解决,难易程度适中,切忌过空过大。案例1某校政治备课组在听课中发现一些政治老师过分追求学生的课堂活动,整堂课显得“热闹有余”,存在教学目标的偏移,教学效果适得其反。于是该校政治老师开始反思,并通过集体研讨确定“如何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性”作为该校政治学科校本教研的一个主题。案例2某校发现许多老师严重依赖现代教育技术,把教学基本功给丢了,如板书设计、书写、朗读、简笔画等。一些老师在停电以后或电脑出故障以后甚至就不会上课了。多媒体课件过度使用,造成教学资源堆砌,淡化了教学主题,弱化了教学目标,不少老师备课没有深入钻研教材,研究学生,而把大量时间花在课件的制作上。因此,该校各学科针对这个实际问题开展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效性”的主题校本教研活动。例:某校校本教研主题赏析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评价语的运用、引导学生深入文本、 激发兴趣,培养习惯。数学:如何开展有效的合作学习、数学复习课的有效性、课堂教学问题的设计。英语:英语分层教学的目标定位、初中英语教师的反思性教学研究、英语新课标词汇教学策略。(二)深入思考,形成方案教研组在确定主题后,共同研讨实施方案,方案应包括:学科活动主题、问题提出的目的意义、解决问题的思路、研究的主要内容、活动的步骤、预想要达到的效果、中间要采取的措施、活动小组一学期活动的次数、地点等。(三)专题学习,交流心得方案确定后,为确保主题校本教研顺利开展所需的理论支撑,在开展活动前或活动过程中遇到疑难问题时,应组织小组成员针对方案进行学习和积累,收集有关的教学理论和实践策略的文章,同时要求老师在学习过程中做好读书笔记,对照和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从而提高老师对这个主题的认识,促进教师理论水平的提高。在此基础上,召开集体学习研讨会,鼓励教师围绕“你学习的这些文章哪一点值得推广,这一点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你是怎样理解这一观点的?在教学中你是如何运用这一观点的?你在教学中运用这一观点的最大收获,体会及经验教训是什么?”等方面来学习、交流。由教师们对此谈出自己的理解,实现主题教研活动中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对话,互相交流学习心得,提出改进意见。案例 3某校政治组在研究“如何提高课堂活动的有效性”这个主题时,给老师们印发了《关于初中政治课活动教学开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思想政治教育活动课型设计》等学习资料,通过学习、研讨,大家认识到上好一堂成功的思想政治活动课,必须要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1)必须紧紧围绕教学目标进行,主题明确突出。(2)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具有趣味性,但形式必须要为内容服务,要做到“形散而神不散”。(3)要突出活动性和学生的主体性,要培养每位学生学会运用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四)教学尝试,切磋探讨确立了研究的主题和实施方案后,就要着手开始课例的设计。课堂教学是主题校本教研活动的主阵地,教学研究必须聚焦课堂,引导老师关注课堂,才能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能力。因此备课组需要确定几位老师开研讨课,通过以课例为载体落实研究主题。为了提供原汁原味的课堂展现,暴露真实问题,第一次开课往往采取老师个人备课,上课,备课组老师集体听课,听课时要根据主题研究内容对每个听课老师进行分工,然后通过课堂观察,填写量化评价表等手段,对研究主题设计的问题进行逐个记录,接着开展评课,集体研讨,找出问题症结,提出改正策略。通过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后,备课组再围绕这个研究主题集体备课,这几位老师再第二次开课,这次开课要有意识地将集体研究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运用在课堂教学中,教研组老师再通过量化评价表观察课堂教学前后发生的变化,验证、巩固和深化主题教研活动取得的成果。案例4针对新改革后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老师在评价语运用方面的误区,寻找恰当的、科学的评价语,某校八年级语文组确定了《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评价语的运用》为校本教研的主题。他们首先选定两位有代表性的老师开课,这次开课并不特别强调教师的评价语,以常态课方式呈现,听课老师通过课堂观察,填写《教师评价语运用评价表》、《教师理答行为类别频次统计表》,然后进行统计反馈。通过课堂观察和量表分析,备课组老师指出,这两位老师在课堂评价方面还存在评价语单一、评价泛化、重复学生语言、评价不当、评价时机不对等问题。于是备课组老师经过了相关的理论学习、集体研讨和实践反思后,再针对主题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体备课,然后仍然由原来执教的两位老师开课。这次听课要求听课老师善于捕捉课堂上关于教师评价语的一些教学片断,并对前后两次开课做出比较分析,特别要注意结合教师自己在研究过程中对于评价语的理解和感悟,然后全组教师集中讨论,就两次活动进行评议与交流。小结:以课例为载体的主题教研活动的基本模式为: 确定研究主题――第一次开课――评课研讨,自我反思――理论学习,提出解决策略――第二次开课――验证策略,深化主题。(五)主题研讨,反思教学主题研讨会是主题教研活动的关键环节,利用研讨会对活动进行反思,反思的形式有执教者反思,同伴反思。反思的问题有“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我做到了吗?”“我能不能做得更好?” 从教学理念、教学目标和教学效果等方面展开讨论。这一环节要求教研组的每个教师既是学习的参与者,又是学习资源的提供者。 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曾归纳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反思”。 要求在研讨完后上课的老师写反思,听课的老师写反思,备课组也要有集体反思。教师之间通过评价、交流和反思,可以发现一些自己不能发现的细节问题,也可以通过观察和反思,借鉴别人教学的成功之处。案例51.某校一位语文老师在参加《新课程语文课堂教学教师评价语运用》的主题教研活动后感悟颇多,她在反思中写到:“准确性是评价语的灵魂。没有‘灵魂’,评价语就失去了它存在之初的应有意义。而有些老师却在评价语的精彩、花哨上下工夫,课堂成了老师个人评价才艺的展示场。当然,在正确基础上的精彩评价应是每个教师追求的终极目标!”另一位语文老师在自己上课后的教学反思中说:“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参与评价,是为了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主动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优化课堂教学。如果只让学生使用‘好’、‘对’或‘错了’等简单词汇进行评价,就不利于促进学生的思考,更不利于引导评价的深入。所以我要求学生学会使用‘看法十原因’的评价语式”。2.某校物理组老师在“探究教学的有效性”主题校本教研后,全组老师都围绕这个主题撰写了评课反思材料――如选题的有效性、问题引导的有效性、探究的时机、有效探究的评价、开放探究的有效性等。(六)总结经验,实现提升主题教研收到了好的效果以后,及时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改进的过程进行总结,对自己实践中探索出来的有效行为、改进策略进行归纳,通过案例、实录、论文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个过程是教师进行自我总结和提升的过程。教师的“写”其实是再思考,是对自己的思考进行整理,实现认识的提升。主题教研活动过程小结 主题教研活动的流程一般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确定主题,第二步实践,第三步反思。这项活动是否有效,第一步主题的确定至关重要,主题的确定贯彻“源于实际需求,解决实际问题的原则”,是整项活动的纽带。 第二步实践分为三个环节:第一环是结合主题进行理论学习,第二环是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行课堂实践,第三环是围绕主题对课堂实践进行点评。第二步是整项活动的灵魂,集中体现着这项活动的价值所在。 第三步就是对主题确定和实践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认真的反思,从中发现问题,为下一个主题的确定打下基础。四、其他形式的主题教研活动简介(一)常规模式1、教研组根据期初制定的计划和前段教学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讨论确定本次教研活动的研究主题并落实教学内容;2、全组教师围绕主题,备好该教学内容的课;3、交流备课,每人特别说明在教学中如何关注并落实研究的主题;4、完成体现集体智慧(在落实研究主题下的)的新教案,推荐上课教师;5、上课。组内听课教师分工关注教学过程中关于研究主题的体现;6、上课教师围绕主题谈教学体会及反思,组内其他教师围绕主题谈课堂。7、 形成关于本主题的共识及非共识的意见(组长形成书面材料);8、教师将研究主题与自己日常教学结合,反思得失,以叙事的方式写出反思或随笔。9、交流学习,取长补短。(二)含有分主题的模式1、发现问题,确定主题2、将一个教研主题分解为若干个小题以语文学科为例,假如设立的教研主题为:“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有效结合”,分解为以下几个分题:(1)在讲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借鉴能力的研究;(2)在课外阅读中增强学生提高作文能力意识的探索;(3)作文指导、讲评与阅读有机结合;(4)作文批改与阅读有机结合的途径探索;(5)在阅读中加强积累,改变学生作文词语贫乏现象;(6)“读文――写文――再读文――修文――创造”学习方式探索;(7)“读文――想象――联想――作文”学习方式探索。在这7个分题中,有教学方法的研究,有学习方法的探索,有成熟经验的移植,内容比较广泛;提出的这些分题,切合教学实际,又都是语文教师急需解决的实际问题;每个分题虽然题目不同,但都围绕“读写结合”这个大主题;并且每个分题都有具体的切入点,教师容易进入课题的研究之中。3、明确任务,确定研究分题这个教研主题作为学校语文教研组教师共同研究的主题。每一个教师根据自己的特长和能力,承担一个分题研究(也可以两个教师承担一项分题)。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不同角度、不同切入点,共同探索这个问题。4、专题学习,提高认识5.课堂实践,印证预设6.主题研讨,反思教学7.及时总结,生成问题,继续研究及时进行阶段性总结,是研究中很重要的一环。要有有书面总结,对前面的尝试进行剖析,总结成功的做法,也要总结失误之处。这样,既能使前面取得的经验在理论上升华,也为下一步尝试及时发现问题,预设解决措施。“预设――尝试――总结――再设想――再尝试――再总结”这个行为要体现在整个尝试过程中。五、主题教研的特点、优势校本主题教研是以教师感兴趣的,有研究探讨价值的实践性主题为主线,在专题理论的指导下,一组成员通过看书学习、观察讨论、模仿操作、实践反思、行为跟进等形式,带动更多的教师关注课堂,提升教学能力,它有以下突出的特点。1.以问题为驱动的教研方式是从现实问题出发,以解决教师教学行为中的困惑为目标,最终又回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上来。尤其是面对新课程的挑战,教师中有很多现实的困惑需要得到解释,所以,教师们一定要重视现实经历与情感体验,在问题解决中获得能力,收获发展。提高自身的教育智慧。因为这些问题具有共性,发生在别人身上的现实问题自己身上多半也有,交流起来大家顾虑就少了,对话也变得畅所欲言,大家可以毫无保留地叙述着自己的喜悦与困惑,每一位教师都可以发表了自己的意见,每一种意见都有存在的价值,这种教研方式气氛是民主的,和谐的,它必将使教师对于新课程理念的理解进一步深化。2.以课例为载体的教研方式新课程改革下的校本教研强调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以课堂观察为手段,以教学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主要方式来促进教师的发展。以课例为载体的校本主题教研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研方式。它的内容是真实的,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遇到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它的形式是开放的,通过主题研究能够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实践智慧。因为是自己看自己,自己反思自己,所以教师能深度参与,整个教研活动气氛热烈,教师们“看别人的课堂,想自己的课堂”,积极地亮出自己的想法与做法。它强调问题的研究在实践中进行,与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融为一体,达到了教学与研究的一体化。把课堂作为问题研究的源头活水,使得校本教研有了广阔的发展空间。3.有着鲜明主题的教研方式当前学校教研活动中有许多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 (1)活动计划性、针对性差;(2)听课缺乏明确的研究目标;(3)理论学习离课堂实际太远;(4)以应付考试为中心;(5)任务布置多、深入研讨少。这显然偏离了教研活动的核心“教学研究”。主题教研活动避免了以上这些问题,突出了活动的目的性、真实性与针对性,大家围绕主题开展的讨论,不是一般的泛泛而谈,更多的是需要教师的深入思考,追求问题的本质,这对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是大有帮助的。4.人人参与互动的教研方式因为亲自参与了、实践了,所以人人都有切身体会,人人都有发言权,这样的主题教研就不再是个别骨干教师或教研组长的“专利”,使得广大教师不再游离于校本教研之外,游离于具体教学实践之外,而是更容易形成群体性的合作研究的局面,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助、合作的文化氛围就能逐步形成。 总之,主题教研活动为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平台。在这个平台上,教师们相互支持、交流分享,每个教师在贡献自己的智慧和经验的同时,又有了新的收获,它的乐趣在于每个人都经历了帮助别人和得到别人帮助的过程,获得共同提高。在这个平台上,教师们的关注点从形式走向本质,从课堂全面走向局部的细节,有可能实现“反思与实践之间的全面结合”,使现实的教学活动更加有效。

版权所有 ©2021 服装贸易网 备案号:滇ICP备2021006107号-523 网站地图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