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洞察

中国为什么考古恐龙?

时间:2025-01-29 来源:otovc.com

恐龙作为地球曾经的霸主,到底是如何灭绝的?人类研究恐龙到底是为了什么?难道古生物学真的是一门无意义的学科?

这绝对不是一个无聊的问题,至少在学术界,你要获得国家的科研经费支持,你得告诉评委你的研究意义在哪里,而不是自我觉得OK。所以每次撰写这个都是一个让很多人头大的问题。

一、其实恐龙研究主要是地质学的研究

这一点可能是很多人误解的一点,很多人以为恐龙研究是生物学领域的,而并非如此,研究恐龙的主要是地质学领域。

恐龙属于古生物学的一支,古生物学,虽然叫“生物学”,其实是地质学分支。

国内研究古生物学的单位大家可以瞅瞅:

中国地质大学,南京大学以及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之类的一系列院校。

古生物学学科评估结果

因此,研究恐龙的意义,很大程度集中在了地学的价值上,比如,恐龙当时的地球气候、环境如何?尤其是恐龙是如何灭绝的?这个问题事实上在宏观层面上有很重要的价值。

其意义在于,揭示地质运动规律。

就像我们在物理学知道万有引力定律。地质学上,也需要寻找地球的规律,地球的规律对于人类的存在是很关键的。

有个很有意思的故事:

农场主假说:提出者是英国哲学家波兰特·罗素,农场里有一群火鸡,农场主每天中午十一点来给它们喂食,火鸡中的一名科学家观察这个现象,一直观察了近一年都没有例外,于是它发现了自己宇宙中的伟大定律:“每天上午十一点,就有食物降临”他在感恩节早晨向火鸡们公布了这个定律,但这天上午十一点没有食物降临,农场主进来把它们都捉去杀了。

我们今天猜测恐龙灭绝是因为当年一颗小行星撞击地球导致的,这也是广泛被接受的理论。

不过,这个理论是否真实?还需要进一步探讨,毕竟也许我们仅仅是像火鸡观察到的那样,根本不是如此。

如果恐龙灭绝是小行星撞击的,那其他几次大灭绝呢?

4.4亿多年前的奥陶纪大灭绝。

3.65亿多年前的泥盆纪大灭绝,

2.5亿年前的二叠纪末期大灭绝

2亿年前的三叠纪晚期大灭绝

这每一次大灭绝,都是地球上大部分生命直接灭绝了,甚至大部分物种也从地球上被抹掉了。

未来会不会有大灭绝?前面几次也是因为小行星吗?如果是,那下一颗小行星呢?

所有这些,都在研究古生物中去发现,恐龙灭绝也不例外。

也许小行星只是一个辅助,内在原因是地球本身呢。

现在学界提到的每天有超过80个物种灭绝,是否是第六次大灭绝?从宏观演化角度,是否成立?

二、人类拯救人类

恐龙灭绝过程,发生了巨大的生态位替代。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就是宏观的生态位,很难直接发生演替,往往是灾变引发的。

如果没有恐龙灭绝,哺乳动物还能登上舞台?

我看悬,至少从进化上,哺乳动物出现时间并不晚。事实上,在爬行类出现的时候,哺乳动物也差不多开始登上地球的舞台。然而一直被压制着,直到恐龙这种巨无霸们消失了,哺乳动物才开始正式成为地球动物界的新主角。

今天的哺乳动物占据主流,尤其是人类为代表的哺乳动物。

有个很有意思的数据,就是地球上规模最大的哺乳动物,基本上和人类有关,牛、羊、猪、狗、猫等等,他们的规模远远超过了野生动物的规模。

如果地质上发生了巨变,那么人类及其相关的动物对生态的需求如何?如何来适应新的生态?这些都是值得关注的。

甚至包括温室效应,到底值得我们多大的关注?

就比如今天的全球变暖,到底是人类活动因素导致的?还是本身地球处于一个变暖周期呢?

我想起了前校长丁仲礼的话,

地球历史上比现在温度高十几度,二氧化碳是现在高10倍的时候都有。

作为当今地球的霸主,人类可以说进化到了非常成功的地步,那么我们思考前任霸主的兴亡史,也是顺其自然的。

三、生态价值

同上面类似,一个庞大的族群,恐龙事实上形成了非常庞大的生态系统。

那个年代,爬行类可以说是上天入地无处不在,这种规模的生态系统,和自然界的植物,微生物共同作用来维持了数亿年的稳定。

6

版权所有 ©2021 服装贸易网 备案号:滇ICP备2021006107号-523 网站地图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