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洞察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目的和特点?

时间:2025-01-14 来源:otovc.com

一、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目的和特点?

中国近代化探索的目的是救亡图存,涌入世界大潮,走向近代化,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现代化。

特点一是全方位的,各个阶层,各个阶级在不同的历史阶段,从不同的立场出发进行探索。如太平天国,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以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

另一个特点是异常艰难和辛苦,因为面对的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以及后来的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和剥削。

二、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呈现出怎样的特点?

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具有的特点:

1、各阶级都参与了探索:农民阶级、无产阶级、资产阶级。

2、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呈现出层层递进,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特点。

3、道路曲折:太平天国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先后都以失败告终。

4、各阶级的探索都借鉴了外国成果。

三、中国近代化探索是由改革到革命的特点?

中国近代化探索过程具有的特点:

1、从学习西方科学技术到政治制度再到思想文化,呈现出层层递进,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特点。

2、各阶级都参与了探索:农民阶级、无产阶级、资产阶级。

3、道路曲折:太平天国运动、维新变法、辛亥革命、国民大革命先后都以失败告终。

4、各阶级的探索都借鉴了外国成果。

四、中国近代化探索呈现什么趋势?

①、第一阶段:学习西方的经济技术和军事技术。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生产方式,创办了中国第一批近代企业,是中国大规模近代化运动的起步。

②、第二阶段: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变法维新运动以建立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制度为目标,从此中国近代化历程由经济技术阶段进入政治制度阶段,是政治近代化的一次重要尝试。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民主共和国的建立,是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中取得的伟大成果。

③、第三阶段: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是一次深刻的思想文化的近代化运动,运动中提出的民主和科学的口号,成为中国迈向思想文化近代化的重要标志。

可以说是由浅入深 由表面到内心~无论什么时候思想都很重要

五、中国近代化探索有什么意义?

①起步阶段(1840~1895):主要是洋务运动。

②整体发展阶段(1895~1927):包括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等。

③曲折前进阶段(1927~1949):国民政府统治前期,近代化有所发展;抗战时期,近代化进程被打断;解放战争时期,近代化被推入绝境。

④近代化发展的新时期(1949年以后)。

启示:

(1) 无论是农民阶级还是资产阶级都不能使中国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都不能使中国革命获得成功。

(2) 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永远不会向帝国主义或外国侵略者低头。

(3) 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无产阶级领导的革命才能取得最后的成功。

六、中国近代化探索的重要影响?

首先,在“实业救国”的浪潮下,以工业化为主体的经济近代化有了长足的发展。它分为两个时期:第一是甲午中日战争以后民族工业初步发展阶段,棉纺织业的发展最为突出;第二是辛亥革命后和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其中纺织业和面粉业发展最快。

其次,政治近代化有了重大突破。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了历史舞台:其上层维新派发动了戊戌变法,立宪派领导了立宪运动和保路运动;其下层革命派则成立了资产阶级政党,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成为时代潮流,有力地推进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特别是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制定民主革命纲领,领导工农运动,进行国共合作,开创了中国近代化的新纪元。

再次,思想文化的近代化有了长足发展,开始由传统文化向近代文化转型。主要表现为:西方文化大量涌入,“西学东渐”达到高潮,向西方学习,已从生产技术领域深入到思想文化领域。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变法,实行君主立宪;革命派则把西方的国家学说发展为三民主义,并以其为指导发动了辛亥革命;激进派大力提倡民主和科学,兴起了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开始成为新思潮的主流,为中国社会的变革提供了科学理论。

七、中国近代化的特点?

       伴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中国才开启近代化进程,有一下特点:

     1、由表及里:洋务运动学习器物(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戊戌变法辛亥革命学习制度(资本主义君主立宪制,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制);在汲取教训的基础上更进思想观念,期间民主共和观念后来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提到的民主科学。这一过程中大都借鉴西方文化成果。(其次自身文化的否认批判和西方文化的全盘接受是要深思的一个问题。)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从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的观念上来说,中国近代化的历程中,处于封建社会的同时遭到了资本主义侵略。简单点说就是中国的大环境是内忧外患。

      3、参与阶级:农民阶级,封建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无产阶级。从马克思主义阶级观念上来说,中国各个阶级都参与促进中国近代化。跑题一下,仔细想想这个流程顺序,你懂的(只有无产阶级能救中国)。

      4、旧有的内在生产关系不能满足社会新生的生产力。主要还是资本主义在全世界的输出,在全球大市场下的一种推动。新生的生产力就是指大机器大企业的发展,即资本主义性质发展创造的生产力。在封建的这种生产关系上,不能将出现的现实的发展水平性质转变为真正实在的生产力,也没有将积极因素发挥出最好效果,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随着自然经济的逐步瓦解,新生生产力要求生产关系进行变革。在先进阶级发动的变革中表现。出现更多的工业,由农转工,促进近代化的发展。

      5、被动转主动内部起义的爆发和外国资本主义的掠夺,被动的接受外开文化,进行近代化的尝试。到后来民族资产阶级,先进知识分子,爱国主义民间群众,积极主动的改变中国残破的现状,促进近代化的发展。

      6、近代化历程中关于资本主义性质的发展,企业的创办等等。在中国创立了官督商办的新形式,大都通过政权发展,没有西方那样的资本积累。并且多用于工业军事等方面。

八、中国近代化探索的民族特色?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不断遭受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农奴,中华民族危机不断加深。在这种背景下,为挽救民族危亡,获取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仁人志士前赴后继,英勇斗争,不断探索,最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取得了反帝反封建的胜利,建立了人民共和国,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这个探索的过程的特点是由表及里,从现象到本质的过程:十九世纪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的失败,证明了在中国,农民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人民夺取民主革命的胜利。洋务运动的失败证明封建统治阶级的中体西用根本行不通。戊戌维新运动也证明资产阶级的改良主义道路同样行不通。1911年辛亥革命,虽然推翻了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但并没有改变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性质。这也证明,在中国,民族资产阶级也不能领导中国人民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最后,中国的先进分子找到了马克恩主义这锐利的思想武器,成立了中国共产党,经过28年的艰苦卓绝的斗争。

九、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四个历史事件及特点?

地主阶级领导的学习西方器物(技术)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

资产阶级维新派学习西方制度以维新变法为口号的戊戌变法

资产阶级革命派学习西方制度以民主共和为口号的辛亥革命

资产阶级激进派(先进知识分子)学习西方思想以民主科学为口号的新文化运动

特点由技术而制度而思想,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层层递进,逐步深入!

十、关于中国近代化探索的历史80字作文?

近代前期,中国近代化探索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学习西方的经济技术,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和生产方式,是中国近代化运动的起步。

第二阶段: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变法维新运动是政治近代化的一次重要尝试,辛亥革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是中国的近代化历程中取得的伟大成果。

第三阶段:学习西方的思想文化,新文化运动成为中国迈向思想文化近代化的重要标志。

版权所有 ©2021 服装贸易网 备案号:滇ICP备2021006107号-523 网站地图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