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洞察

京剧与秦腔的艺术表现特色?

时间:2024-12-27 来源:otovc.com

一、关于二者历史。当然,秦腔的历史要长得多。对于秦腔的历史,有人甚至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的优孟,这个说法有点滑稽,还有人追溯到唐朝的李龟年、雷海青、公孙大娘,这都不可信。可信的是,“陕西省剧种介绍编委会“的《秦腔流派初览》一文中谈到:明初,曾有人带秦腔[同州梆子]入京,正德时,同州梆子曾为朝邑一代所重,明末,李自成练兵时,曾以同州梆子为军戏。这些都可说明,秦腔起码在明朝时就已形成了。另外,秦腔是所有梆子腔[山西的蒲剧、晋剧、北路梆子、上党梆子,河北梆子、山东曹州梆子、青州梆子,豫剧等]的鼻祖。京剧的西皮调据说还来自秦腔呢。

京剧的历史就短得多。一般说法,1790年,乾隆皇帝80寿辰时四大徽班进京后与当时的汉调融合才慢慢形成了京剧。这个形成还应有个过程,恐怕程长庚、余三胜他们唱的还不是真正的京剧呢。

二、关于二者的音乐。京剧和秦腔都属于板腔体。而秦腔属于梆子腔,京剧属于皮黄腔。秦腔分为六大板式:箭板、慢板、二六、二导板、代板、滚板。秦腔六大板式除滚板外都分为花音苦音两大类。花音比较欢快,苦音比较悲伤。二者在唱腔结构上是大致相同的,只是主音有区别。

京剧唱腔分西皮和二黄两种。西皮音调欢快,二黄音调深沉。他们和秦腔的花音苦音的区别不同,西皮二黄各有反调,反西皮、反二黄的音调比较悲伤。京剧的西皮二黄也各有各种板式,如导板、回龙、慢板、原板、二六、摇板、快板、散板等。

但京剧除了唱京剧板式外还唱牌子,如武生常常唱昆曲牌子。另外,京剧有时还唱一些民间小调,如《小放牛》、《小上坟》等,这些秦腔一般没有。

秦腔的板式是按照节奏分的,如,散拉散唱是箭板,一板三眼是慢板等。而京剧的散拉散唱又导板,还有散板。他的板式分得更细一些,类似秦腔从代板中又分出个双锤来。

三、关于二者的道白。秦腔一般只说地道的陕西关中话,特别是中路秦腔之说西安话。而京剧说韵白、京白,丑角还说苏白,甚至还学地方方言,如山西话等。

四、关于二者的行当。而这行当大概差不多,都分生旦净丑。秦腔过去讲什么13行,但总的说还是生旦净丑。

旦行里除了武旦、刀马旦、泼辣旦、刺杀旦,京剧主要是青衣和花旦,秦腔有门正小旦、闺阁旦,这个在京剧里都归于青衣。如《西厢记》里的莺莺。

京剧里的演员工什么行当一般不变。[个别除外,如唐韵笙,另外,反串也另当别外]但秦腔里好多演员既可以演小生,也可以演须生,如苏育民、李爱琴凳,有的既可以演小旦,也可以演青衣,甚至还可以演老旦。而京剧里的花旦、青衣、老旦是截然不同的行当,决不互混。

京剧老旦行当是一门比较独立的行当,他有许多以老旦为主角的戏,如《钓金龟》《八珍汤》《遇后龙袍》等,而秦腔几乎没有以老旦为主角的戏,[我说近多年]几乎就是《岳母刺字》,另外的就是移植其他剧种的戏,如《杨门女将>,秦腔几乎没有纯粹的老旦演员,李夕岚、王玉琴都是先唱青衣,后来才长老旦的。张咏华也是偶尔厂老旦戏的。可以说,秦腔没有独立的老旦演员。

五、关于二者流派。京剧各行当有许多流派。老生有千三鼎甲、后三鼎甲,前四大老生、后四大老生,还有新的李少春派等,旦角有梅尚程荀黄,还有四小名旦,特别是张君秋,花脸有金郝侯后来更有裘盛戎,现在还有袁世海派,老旦有李派,丑行有萧派。

这里要说的是,京剧对流派有严格的承传。各流派都有许多演员严格学习,首先是不走样的继承,从剧目,从唱腔,从表演,从发声,当然,现在也讲创新,讲有自己的特点,但首先是继承。

秦腔几乎没有流派。我说几乎,有还是有。如现在提任派,袁派,萧派。但承传差,研究差,重要流派学习人少。另外只是自己学自己院团的流派。即使学的人也未必能把前辈艺术家的好东西学来。

六、关于二者的演唱特点。京剧小生唱是大小嗓结合,主要是小嗓,秦腔小生演唱用大嗓。京剧青衣、花旦演唱用小嗓,秦腔青衣、花旦演唱基本用大嗓,当然,秦腔过去男旦演唱使用假音的。另外,秦腔的彩腔用的是小嗓。而京剧里老旦行当演唱使用大嗓的。

版权所有 ©2021 服装贸易网 备案号:滇ICP备2021006107号-523 网站地图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