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农业对台湾的经济影响有多大?
台湾农业也曾面临人口老龄化、耕地面积分散、农作物病虫害多、农产品销售渠道少等一系列问题,但现在它却成为了大陆农业学习的对象,它是如何做到的?
(1)以农业“培养”工业
台湾“农会”根据岛内人多地少、资源短缺、市场有限等特点,在农业技术革新方面大多采用节约土地,资本密集型与劳动相结合密集型的生产技术。这种以劳动密集型为主的农业生产技术的革新与推广,只需要少量的资本投入,便可取得较大的效益。
将农业发展的重点放在改良品种、扩大园艺和高产值农作物的种植等方面,以提高复种指数和各种经营指数。不仅使台湾有限的土地生产出更多的农产品,而且为台湾工业起飞提供了大量劳动力。
(2)外向型农业经济持续刺激农业生产发展
台湾作为一个海岛,由于农产品的消费弹性低,市场需求有限,生产极容易饱和。受地理条件限制和气候的影响,台湾农业经济发展的广度和深度都非常有限。因此,台湾农业一开始就定位于外向型农业经济。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台湾农产品不仅出口蔗糖、大米等初级农产品,而且较早地发展了农产品的出口加工业,如面粉、肉制品等。并随着国际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及时调整农产品生产方向,如当国际市场大米价跌、蔗糖效益下降时,台湾农民就转向种植鲜菇、芦笋等经济作物;当经济作物不景气时,农民们又转向养猪业和种植水果。
这种根据市场变化进行生产的外向型农业经济,不仅起到了持续刺激农业生产发展的作用,也为台湾工业品进入国际市场积累了经验。
(3)实施农业保护政策提高农民补助
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农业在国际贸易中不仅不占优势,而且面临着大量农产品进口挤垮国内农业的危险;许多发展中国家工业增长速度越快,农业比较优势丧失也越快。根据市场经济资源配置规律,如果一个行业不再具有比较优势时就应该让其减少生产而增加进口,将资源转移到其他行业去。
台湾当局则采取强劲的保护措施,其根本原因是土地的不可转移性。土地与资本和劳动力不同,绝大多数土地只能用于生产农产品。台湾农民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农业,保护农业实际上就是保护农民的生存。台湾当局对农业采取扶持政策,从征收农产品赋税,转变为财政支援农业,从直接对农产品的价格补贴,逐步转变为提高农民社会福利的间接补助。
台湾农业情况与大陆略为相似,在解决大陆的农业老龄化、农产品销售等问题上,可做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