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专题

中餐餐桌礼仪? 中餐桌礼仪用具的先后顺序?

时间:2024-09-20 来源:otovc.com

一、中餐餐桌礼仪?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且博大精深。随着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中餐餐桌礼仪也得到了传承和发扬。本文将为您介绍中餐餐桌礼仪的基本规范,帮助您在社交场合中展现优雅的风度。

一、入座顺序

进入餐厅后,应该根据餐厅的实际情况就座。如果是在圆桌用餐,应该让尊长坐在背向墙面的位置,然后是主陪、副陪、次陪……再次就座。如果椅子有扶手,应该让尊长坐在远离扶手的位置,以便于尊长起身时可以随时搀扶。如果餐厅有靠墙的单人座位,则应该让尊长坐在靠墙的位置。

二、点菜顺序

在点菜时,应该让尊长先点菜。如果尊长没有明确表示,可以按照就座的顺序依次点菜。点菜时应该注意菜品的价格和口味,尽量选择适合全桌人口味的菜品。在点完菜之后,应该向服务员询问是否需要加菜或者其他需求。

三、敬酒顺序

在用餐过程中,应该遵循“长幼尊卑”的原则,先向长辈或者上司敬酒,并且要干杯到底。如果不胜酒力,可以以饮料或茶水代酒。在敬酒时,应该起立并用自己的酒杯与对方的酒杯相碰,并说一些祝福的话语。在宴席上要尊重长辈和上司,不要贪杯、不要闹酒、不要喝过量酒。

四、离席礼仪

在用餐结束后,应该主动向服务员表示买单。如果是由尊长买单,可以在离席前向尊长表示感谢。在离席时,应该向其他就餐者道别,并且注意脚步和声音的大小,以免影响其他用餐者的用餐体验。在离开餐厅前,应该检查是否有遗漏的物品。

总之,中餐餐桌礼仪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个人素质和教养的表现形式之一。在社交场合中,我们应该注重礼仪细节,展现出优雅的风度和良好的素质。

二、中餐桌礼仪用具的先后顺序?

1.正式场合,记得从椅子左边入座,左边离席。因为中餐讲究“以右为尊”,右手边通常是更尊贵的客人,左进左出可以避免后背对人,正面相对以示尊重。

2.餐具摆放的时候,靠内侧的是私筷,外侧的是公筷,公筷夹菜,私筷进食,千万别弄混。

3.敬酒的顺序以顺时针为主,这是最传统的方法,如果有特殊客人在场,可以视情况而定。

4.给别人斟酒倒水,要在客人的右手边,或者拿过来倒好再递过去,千万不要在左边反手倒,这在以前是给牲口喂食,很不礼貌。

5.吃饭时转动餐盘注意顺时针,先转给长辈、上级或者宾客,不要自己抢先下筷,更不要在别人夹菜时随意转动,影响他人用餐。

三、中餐礼仪中五张餐桌竖排的排列?

从客里面先排第一张,间隔一米按顺序排一条直线

四、生活中餐桌上的礼仪常识有哪些?

1、应等长者坐定后,方可入座。席上如有女士,应等女士坐定后,方可入座。如女士座位在隔邻,应招呼女士。入座后姿势端正,脚踏在本人座位下,不可任意伸直,手肘不要靠桌缘,或将手放在邻座椅背上。

2、用餐时须温文尔雅,从容安静,不能急躁。

3、在餐桌上不能只顾自己,也要关心别人,尤其要招呼两侧的女宾。

4、口内有食物,应避免说话。

5、自用餐具不可伸入公用餐盘夹取菜肴。

6、必须小口进食,不要大口地塞,食物未咽下,不能再塞入口。

7、取菜舀汤,应使用公筷公匙。

8、吃进口的东西,不能吐出来,如系滚烫的食物,可喝水或果汁冲凉。

9、送食物入口时,两肘应向内靠,不直向两旁张开,碰及邻座。

10、自己手上持刀叉,或他人在咀嚼食物时,均应避免跟人说话或敬酒。

五、餐桌礼仪?

1。长辈先动筷,然后晚辈们才开始吃。

2。吃饭时不能讲话,更不能嘴里有食物的时候说话,不吧唧嘴。

3。不能用筷子敲碗,不能把筷子插在米饭上。敲碗是乞丐,插筷子是砍头饭。

4。夹菜时夹自己这一侧的,不能用筷子翻动菜肴。

5。别人夹菜时等一下,不能越过别人的胳膊去夹菜。

6。用带转盘的桌子吃饭时,要转之前看一下有没有人在夹菜,别人夹菜时不要转桌。

7。喝汤的时候用汤匙喝,不能发出很大的吸水的声音。往嘴里送饭时,也不能扒饭而发出呼噜呼噜的声音。自行想象某种动物。

8。饭就口,而不是口就饭。意思是要坐直,把饭送入口中,而不是趴在桌上吃。

六、中餐桌上饮酒礼仪分别为什么?

1.

日常交往用酒礼仪 主人在为客人斟酒时,常说“满上满上”,这个“满”不是指满到杯口几乎溢出来,而指斟满八成就行了. 主人斟酒时,客人可行“叩指礼”,表示感谢主人斟酒.行“叩指礼”时,客人把拇指、中指捏在一块,轻轻在桌上叩几下. 席上喝酒讲究碰杯,要碰杯就必须把杯中的酒喝干,一口气喝下去,还要把杯子倒过来让旁人看看杯子是干的. 在酒席上还常常

2.

敬酒. 饮酒之乐除了酒质优良带来的乐趣外,饮酒的气氛和场面更是一种享受,因此,文明饮酒便显得尤为重要了. 向人敬酒,是表示祝愿、福福等.在祝酒时,应注意一些事项: (1)首先应了解对方饮酒习惯,即为何人祝酒,何时祝酒等等,以便作必要的准备. (2)根据社交礼仪的规定,提莫大家干杯、向来宾祝酒的只能 是男主人,其他人则不宜这么做. (3)在

3.

碰杯礼. 碰杯礼的由来有两种说法:第一种来自古希腊.古希腊人认为,在饮酒的时候,鼻子能闻酒香,眼睛能看酒色,舌头能尝酒味,唯独耳朵不能感受.为了弥补这一缺憾,他们想出在饮酒前互相碰杯的主意,使耳朵能听到酒杯的清脆响声.久而久之,这种做法逐渐成为饮酒礼节.第二种来自古罗马.在古罗马武士“角力”竞赛前,双方先要喝一杯酒,以示相互勉励.但由于酒

七、中餐礼仪餐桌上吃东西时手放哪?

在进食中餐时,正常人进餐时是右手拿筷,左手最好轻扶自己的小餐碟,这样会避免很多尴尬的场面发生,比如不小心筷子捣翻餐具;还可以更好的配合右手固定比较大块的食物(比如整个的鸡腿)在不进食的时候可以轻轻的放在餐桌上,但不要伸的过长,大概手腕向上一寸处放在桌上就可以了;或者可以将肘放在餐桌上,而手掌手臂收回在自己胸与餐桌之间,千万不要将双臂抱在胸前,这样是很不礼貌的哦,对方会认为你好拽

八、中餐礼仪起源?

中国古代饮食礼仪起源

  依古文献载,中国古代饮食礼仪制度的生成,至少可溯周初,且逐渐以具体的礼节仪文积淀成俗。在早期儒家思想和政权设计中,礼仪制度使社会各阶级、各集团“贵贱有等,长幼有差,贫富轻重皆有称者也”,进而成为统治者治理天下的方法与手段。

  周代是一个礼乐发达的社会,所有的活动都必须纳入礼的范围之内,以礼来规范人们的行为。在各种礼仪制度中,饮食礼仪制度与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乡饮酒有饮食、乡射少不了饮食、尊老养老、祭扫、敬神、居丧、婚嫁更无不以饮食为其主要内容。

  因此,周代制定的各种礼制都与饮食活动有着密切的联系。又由于礼仪制度的制定为上层社会所决定,因此中国古代的饮食礼仪带上了等级性、家族性、神赐性和礼仪性四大特点。

九、中餐最高礼仪?

1、设宴方应及时介绍来宾,让宾客各方能互相结识,要优先向社会地位较高的以及年长的人士或女士介绍其他来宾。

  2、设宴方要妥善安排客人的座位,要将餐桌的主席留给年高德重的客人或最为重要的客人。要考虑客人的具体请求,要考虑使各位客人都有背景相近的谈话对象。还要考虑合理安排性别不同客人的座位顺序。要尽量利用空间,不要坐得过近。

  3、设宴主人应当确保不冷落每一位客人,不应依客人的身份不同而加以明显的区别对待,应当关照每一名客人,令其感到备受重视和享受主人的友谊。

  4、宴席开始时,宴请方应作简短致词,说明宴请的目的,并致各位来宾以良好的祝愿。

  5、设宴主人一方应该完全遵守以下叙述的`宾客须知各项内容。

  6、设宴方应时刻注意全体客人的安全,特别是在使用煤气的火锅店必须严防火灾,并应警惕防范失窃和流氓行为等。

  7、请客方有责任确保驾车赴宴的宾客不饮酒。

  8、当客人进餐完毕之时,应呼唤服务人员结账付款。为增进国家的财政收入,个人的宴请也应索要发票。最好应叮嘱餐厅的服务员就用餐的费用向客人保密。

  9、应征求大家的意见,适时以委婉的方式提出结束宴席。并真诚地感谢各位宾客的光临和赏识。

  10、宴会结束时,剩余的菜食应打包带回,或交给愿意带回的宾客。

十、中餐完整礼仪?

      中餐完整礼仪具体如下:

      1.避免在餐桌上咳嗽、打喷嚏、怄气及放屁。万一不禁,应说声“对不起”。

      2.喝酒宜各随意,敬酒以礼到为止,切记劝酒、猜拳、吆喝。

      3.如餐具坠地,可请侍者拾起。

      4.遇有意外,如不慎将酒、水、汤汁溅到他人衣服,表示歉意即可,不必恐慌赔罪。

      5.如欲取用摆在同桌其他客人面前的调味品,应请邻座客人帮忙传递,不可伸手横越,长驱取物。

      6.如主人亲自烹调食物,勿忘予主人赞赏。

      7.如吃到不洁或异味,不可吞入,应将入口食物,轻巧的用拇指和食指取出,放入盘中。轻声告诉侍者更换。

      8.就餐时,如发现还没吃的食物有昆虫或碎石,不要大惊小怪,宜侯侍者走近,轻声告知侍者更换。

      9.食毕,餐具务必摆放整齐,不可凌乱放置。

      10.食毕,餐巾应折好放在桌上.

      11.主食进行中,不宜抽烟,如需抽烟,必须先征得邻座的同意。

      12.在餐厅就餐,不能抢着付账,推拉争付至为不雅。倘系作客,不能抢付账。

      13.进餐的速度应与男女主人同步,不宜太快,亦不宜太慢。

      14.餐桌上不能谈悲戚之事,否则会影响欢愉的气氛。

      15.应等长者坐定后,方可入座。

      16.席上如有女士,应等女士座定后,方可入座。

      17.用餐后,须等男、女主人离席后,其他宾客方可离席。

版权所有 ©2021 服装贸易网 备案号:滇ICP备2021006107号-523 网站地图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