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人物

关于作家兰德的电影?

时间:2024-02-29 来源:otovc.com

“1999年出品的故事片《兰德的激情》(The Passion Of Ayn Rand),记述了她与纳撒尼尔·布兰顿之间非同寻常的感情历险。

  纳撒尼尔从14岁开始就是兰德的崇拜者,后来成为她的“私塾弟子”。他常常与未婚妻(后来的妻子)巴巴拉一起到兰德家做客,与兰德的丈夫弗兰克也成为熟知。交往从密的两对夫妇分属师生两代,但兰德与纳撒尼尔从彼此的欣赏与倾慕中生出了不可抑制的爱情。这不只是“师生恋”,也不只是“婚外恋”。因为兰德比纳撒尼尔年长25岁,这还是男女年龄“倒错”的“代际之恋”。

  这三重危险的因素不仅没有使兰德退却,反而使她做出了更为铤而走险的选择:在相互表白后的当天,她就说服纳撒尼尔向各自的伴侣公开了他们的感情。她对巴巴拉说,“这并不意味着纳撒尼尔不爱你,或者我不爱弗兰克,你必须理解这一点。”经过短暂的犹豫,4人达成了一项难以置信的“安排”协议:保持各自的婚姻,但兰德和纳撒尼尔每周可以有一天“私密幽会”。

  如果说萨特与波伏瓦是出于他们共同信奉的“自由选择哲学”而邀请那位 “女宾客”与他们同住,那么兰德的“安排”也有她自己哲学上的“正当理由”。首先,在兰德的哲学中,自私是一种美德,爱情也只有自私才是道德的。你之所以爱一个人是因为他(她)具有一种品质,使你从中获得自私的快乐,这种快乐正是你对爱人所能给予的最高赞美和回报。而所谓“无私的爱”意味着你从爱人那里无法获得自己的快乐或幸福,你感受的只是怜悯与自我牺牲,而这对于所爱的人是一种羞辱,是不道德的。其次,自私作为道德原则,必须是公开和坦诚,因此“偷情”是不可接受的。

  兰德和纳撒尼尔都信奉这种道德原则,如果他们彼此之间产生了爱情却要无私地为他人牺牲放弃,或者以偷情模式来维系,那么他们就违背了自己的哲学,也就背叛了自己,他们将不再“是其所是”。而他们各自的伴侣如果是因为他们“是其所是”而爱、而获得快乐、而嫁娶他们,那又有什么理由拒绝这种“安排”呢?

  这场极端的爱情实验令人惊讶地持续了几年,直到纳撒尼尔陷入了与一个年轻女子帕翠西娅的秘密恋情。被激怒的兰德与纳撒尼尔愤然绝交。后来,纳撒尼尔也与巴巴拉离婚,娶帕翠西娅为妻。在兰德去世之后,纳撒尼尔与巴巴拉分别发表回忆录,其中以大量篇幅描述这段感情经历。兰德本人永远失去了回应的可能,而电影正是根据巴巴拉的同名传记作品改编,因此在许多兰德的崇拜者看来,电影所作的阐释带有极大的偏见。

2

版权所有 ©2021 服装贸易网 备案号:滇ICP备2021006107号-523 网站地图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