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部脉学史著?
一、我国第一部脉学史著?
王叔和《脉经》是中医脉学著作。西晋王叔和撰于公元三世纪,是我国现存最早的脉学专著,全书共分十卷、九十八篇。王叔和,古代医家名。晋代医学家。名熙,以字行,高平人。生于东汉建安十五年,即公元210年。他学识渊博,为人诚实,做了当时的太医令。在中医学发展史上,他做出了两大重要贡献,一是整理《伤寒论》,一是著述《脉经》。
二、东晋时期医学家是谁?
东晋时期著名医学家是葛洪。
字稚川,号抱朴子,人称“葛仙翁”。他既是道家学者,又是炼丹家、医药学家,还可以说是科学家,他在医学和制药化学方面,有许多重要的发现和创造,流传至今的著作主要有《抱朴子》和《肘后救卒方》。葛洪一生著述颇丰,《抱朴子》是其代表作。
三、张仲景写了哪两本书脉经?
《伤寒杂病论》、《辨伤寒》
《脉经》是我国现存的最早的中医脉学著作,是由西晋王叔和所著。它选取了汉代以前的相关的学术,如《内经》、《难经》,以及张仲景、华佗等书籍。在脉学理论和临床试验的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写成了这部共十卷,九十八篇的中医脉学著作。
张仲景(原名张机,约公元150年至154年-约公元215至219年),字仲景,东汉南阳涅阳县(今河南省邓州市穰东镇张寨村)人,东汉末年著名医学家,被尊称为医圣,是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医学家之一。
张仲景因崇敬扁鹊而对医学心生向往,曾师从张伯祖。他厌恶官场,同情饱受疫病折磨的百姓。他为行医游历各地,仔细研究伤寒病症,并博览群书,经过几十年的收集整理和钻研,他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确立了六经辨证论治,成为后世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
四、魏晋时期任太医令的医学家王叔衡?
魏晋时期任太医令的医学家王叔和整理传播了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并著述了《脉经》。
王叔和,西晋医学家。名熙,高平(今属山东)人。生于东汉建安十五年,即公元210年。他“性沉静,好著述”,曾为太医令。著有《脉经》,总结了汉以前有关脉学之成就,系现存我国最早脉学专书。
另对汉代张仲景《伤寒杂病论》一书进行整理,该书因战乱而散佚零乱,几至失传。王氏重新加以编次,将《伤寒杂病论》析为《伤寒论》与《金匮要略》,始于王氏,使之不可湮没。后世虽有人对他的整理加以非议,但多数人认为其功不可没,张仲景之学借王氏之编修整理才得以保存下来。另著有《论病》六卷,未见传世。
五、举例先秦 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医学家?
先秦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医学家:先秦时期有周游列国治病救人的神医扁鹊,东汉有著作《伤寒杂病论》的医圣张仲景,汉末三国有发明麻药“麻沸散”的名医华佗,晋代有炼丹家医药学家、著作《抱扑子》的葛洪,南北朝时有医学家道学家政治家陶弘景、著有《脉经》的名医王叔和等。
六、东汉末年张仲景撰写了哪部医书?
1、《伤寒杂病论》(已经失传,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书中全面阐述了中医的理论和治病原则,是我国最早的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诊疗专书。
2、《伤寒论》,晋代太医王叔和根据自己搜寻到《伤寒杂病论》的伤寒部分的轶文整理而成。
3、《金匮要略》,宋代王洙、林亿、孙奇等人在偶然的机会发现《伤寒杂病论》残简医|学教育网整理,将关于杂病的部分整理成册,更名为《金匮要略》刊行于世。
张仲景的著述除《伤寒杂病论》外,还有《辨伤寒》十卷,《评病药方》一卷,《疗妇人方》二卷,《五藏论》一卷,《口齿论》一卷,可惜都早已散失不存。然而仅此一部《伤寒杂病论》的杰出贡献,也足以使张仲景成为海内外景仰的世界医学伟人。
七、张叔和的著作?
王叔和发掘并整理了张仲景的遗作,就是今天看到的《伤寒杂病论》最初的版本。有人认为,没有王叔和就没有《伤寒杂病论》,也有人认为王叔和本身就是张仲景的传人。
《伤寒杂病论》开创了中医学的一个新的流派,就是经方派。过去中医大都只能从前代获得理论,而没有具体药方可以当做“普世”的应用。张仲景改变了这一情况,他留下的不少药方在后世一千多年中屡试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