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人物

介绍一位日本设计师

时间:2021-07-13 来源:otovc.com

原研哉,日本中生代国际级平面设计大师、日本设计中心的代表、武藏野美术大学教授。设计领域泛,于长野冬季奥运开、闭幕式节的节目纪念册和2005年爱知县万国博览会的文宣设计中,展现了深植日本文化的设计理念。在银座松屋百货更新设计中,横跨空间到平面实践整体设计的方向。在梅田医院指示标志设计画中,则表现出触觉在视觉传达中的可能性。

  另于“建筑家们的MACARONI展”、“REDESIGN——21世纪日常用品再设计展”中担任总策划,让大家能从日常生活的观点中获得启发。日常用品再设计展目前也正在世界巡回展出中,此展获颁全世界 Industrial Design Biennale大赏,以及2000年度每日设计赏等。2004年在北京奥运会会徽的征集中获得了第八名"搏动的行星,2005年宁波国际海报大赛中作为日本设计界的泰斗设计原研哉创意奖

  这个是资料,来自搜索的参考,是我最喜欢的设计师。
  我以前写过他的一个评论:
http://www.douban.com/review/1099856/

  设计中的设计
  2006-12-13 22:25:36 来自: luluinwater (天津)

  设计中的设计的评论 *****

  提要:什么是设计概论以及大师眼中的设计/概论是什么。如何把握形式与功能的天平以及历史上形式与功能的简要分析,对现代设计中形式和功能的平衡的简要分析。作为设计者,应该以何种态度去看待形式和功能之辩。

  借用原研哉之题,在短短的篇幅中,却不能真正地说些什么。大师用毕生经历,总结设计理论,最后所得到的,往往是无数分岔道理上的一条,而不能真正得以艺术设计的全貌。不仅设计如此,其他学科也一样。

  可以打一个并不完全恰当的比方。概论思想之类,是食物里的盐,而实践运用,具体过程,是菜品本身。没有不加盐而显得美味的菜,但是脱离实践,空谈盐的美食,也显得荒谬。大学课堂不是技术培训中心,大学所培养的人才,不是技工,而是能够独立思考的,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大学对于设计者的培养目标也应该如此。但是实际上,并不是开设一门专门教授独立思考的课程,就能够使得学生变得具有独立思考和卓越的设计感觉。所谓设计概论,是一些广泛和集中的理论,但是正是因为它仅仅算是盐,因此它并不具备理论的系统性和实践性。

  原研哉说设计,从工艺史说到现代主义,话锋一转,开始说re-design,把话题聚焦到设计者该如何去重新反省,去考虑设计本身,而不是非设计的其他因素。讨论的实质在于,该如何去把握设计者和设计品的微妙联系。设计中的设计,是设计者超越自我,超越世界历史,把所有界限抹除,重新再来。无印良品不仅仅以其风格上的微弱特征区别于其他产品,还以其对人和产品真正的思考,把设计推崇到了更高的程度。张永和说设计,说的是建筑,把建筑化为人和空间,人和人的关系去解读,从他《作文本》中的第一个例子开始就开始解构现实,把建筑幻化为关系公式,用"得到什么,因此怎样"的逻辑,去重新设计建筑。王受之说产品,说建筑,说平面,讲了很多历史的东西,讲设计历史变迁,无数风格潮起潮落,那么究竟什么才是不变的永恒呢?他给出了不止一个答案,在设计中,也不可能出现仅有一个答案的可能性。矶崎新说设计,谈未来世界是废墟,说流言城市,相信他不仅仅精通于后现代主义的建筑,更精通于卡尔唯诺的小说《看不见的城市》。大师提出观点,不断被推崇的新思路,就好像迎风大旗,等人远远地观望。究竟是不是应该接受,该如何接受,何尝不是一门学问。

  还是回想起美术史序言中的一句话,说理论之路,长而又长,没有速成的方法,也没有速食的思想。例举许多理论上的东西,不是让人变成老学究。而是在于,在坎坷曲折道路之中,能够让人看到前人辛勤一生的所得过程,去记住前人的脚步,在于引导自己的路子,少走弯路,找到捷径新途。设计概论,也是如此的意义。在我眼中,设计中的设计,就是在于规划设计思路,整理前进的姿态步伐。

  功能到形式,伪实用主义的危险

  在整个设计史中,功能与形式的重视程度,一直是以波形来回摇摆:水晶宫的机器世界最后引发了工艺美术运动,形式被推崇到及至之后又是反对多余形式,认为装饰是罪恶的现代主义设计。流线型设计开始把功能和形式做了某种程度的统一:为了功能的实现,形式上必须有所改变。而形式上的改变,恰恰不是为了装饰,而是为了更好地实现功能。充满未来感的流线主义设计是革命中的一个及至例子,一场功能与形式的革命,到了一个程度之后,开始慢慢地走向折衷和后现代主义。

  因此,回望功能与形式在历史上发展的趋势,我们可以对我们的时代作出一些关于功能与形式关系的预测。我们所处在的时代,是转折性的时代,是人类的第二个千年,如果按照环境承受的角度来说,人类将会在第三个千年,用尽世界上所有的资源,并且按照正常繁殖的速度,使得自身的质量超过地球质量。也就是说,我们所处在的是一个理论上的转折点。新材料必须不断地被开发出来,新材料的开发,必定带来更多的形式上的可能性。而原先存在的可能性,尚未退出历史的舞台。功能与形式的概念和重要程度,是在这时候不断模糊,不断清除彼此的界限的。没有存形式的工艺品,也不存在仅仅具有功能的产品。信息、观念、材料,化作最小的元素,被有序无序地挑选组合,进入日常生活的每一个部分。在这个时候,无法单独地把某个设计品的功能和形式做出剥离。

  也就是说:和以往不同,在当代我们已经无法去单独地去说,某个设计品完成了某种形式,或者说它具备了某种功能。因为品类的增加,使得选择性不断地加大,任何一个产品,都可以具备无数的可能性,并没有标准的答案。和曾经资源匮乏的时代相区别,在这个时代里,装饰不是罪恶;与畏惧科技的时代相比,人机界面的不断发展,以及生产方式的发展,使得人和机器的关系,不是更加疏远,而是更加地亲密起来。手工感和工业感的东西,在承载合适的功能的时候,他们的位置和价值几乎是一样的。

  题目中所说的伪实用主义,就是一种真实存在的,对于现代主义的迷信所导致的设计错乱。许多人认为功能至上,形式次之。但是,在他们的辞典里,把功能的定义框在一个非常小的框架里,仅仅认为功能就是使用功能。这种降格,把功能曲解为使用,看上去是一种人本的设计,实际上忽视的正是人的心理因素。就好比为了维持交通秩序,而干扰了交通安全。人的心理满足和人对设计品心里上的需求感,并不完全是由对产品的使用所达成的,形式上的多样性,使得人们的心里对同一实用功能产品有了多种的选择性,有了被以不同的形式所满足的可能性。伪实用主义,就是以形式上的单薄为主要特点,伪装了自己功能和形式上的弱点,化装为现代主义设计的一种方式。

  我们在讨论设计品的时候可以按照所谓的适合模式去重新思考:我们需要达到的功能、我们可以通过形式所达到的功能、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功能、什么样的形式能够适合我们的功能的达成。这些设问,都是对即将被设计的产品,做出规划和思考的一种方法。在真正的设计之中,只有适合的:适合产品、适合受众、适合传播与适合表达,而没有什么形式功能的小心权衡。

  意大利设计,被称为自成风格的设计,为什么能够在整个设计史上占据如此的地位?在资源匮乏的年代,意大利家具设计用塑料做奢华品,在丰饶富强的时代,意大利人用新材料做新东西。保留了时代与民族的气息,达成了功能使命的设计品,显得人性,从容。意大利设计师提出了新理性设计,把元素列入设计品中,所做出的产品是单纯的想法呈现,功能呈现,而不是单薄的无呈现的空白状态。

  对于学生来说,一切要简单得许多,可以算作是一种总结和简化的思路过程:功能和形式的天平依然,但是对于真正的设计者而言,在设计的过程中,能够把握天平的平衡固好,但是更重要的不是天平的平衡,而是整个设计品是否是向人的,是否是真正解决问题的东西。设计师不是艺术家,艺术家仅仅要求呈现自我精神,而设计师要解决的是大众的问题,设计品就是大众在某个层面的问题集合,被设计师用大众所能够接受的一种语言来阐述,并且给出多种多样的答案。好的设计,不在于功能上的强大或者形式上的合适,而在于总体上是能够以适当的形式,满足适当的功能。这里所说的功能,不仅是使用功能,还有受众对于形式多样和生活变化的需求,以及时代对于形式和功能变换程度的需求考虑。

版权所有:成都黄安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021 服装贸易网 备案号:蜀ICP备2021014069号-13 网站地图

本网站文章仅供交流学习,不作为商用,版权归属原作者,部分文章推送时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到您的权益烦请告知,我们将立即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