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之际的思想家? 明清之际文学形式的主要特点?
一、明清之际的思想家?
李贽,顾炎武,王夫之,黄宗羲等,李贽以离经叛道而著名,顾炎武强调经世致用,他有一句名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黄宗義猛烈抨击君主专制
二、明清之际文学形式的主要特点?
1、史传色彩--世俗文学的历史依傍
中国的史官文化异常发达,源出于“纪实”的传统小说,与史官文化有着血肉相连、密不可分的密切关系,不可避免地被打上了史传的烙印,史传性是中国传统小说最重要的民族特征。尽管明清小说带有浓厚的市民文化色彩,但无论从衍说故事之形式还是从讽寓教化之动机出发,都深深地受到了史传文化的决定性影响。
题材的史传性 观念的史传性 小说艺术的史传性
2、惩劝教化--儒家文化的影响
中国古典小说受儒家思想的影响长久深远,而将这种影响合理化、具体化者,则是小说理论中的“惩劝教化”说。几乎可以说,“惩劝教化”模式笼罩了整个封建时代的小说创作。
重视小说的教化作用 惩劝模式牢笼创作
3、神妖仙道--佛道思想的濡染
佛教自东汉末传入中国后,一直在文化形态上深刻地影响着文学创作。而道教是唯一在中国本土上产生发展成长的宗教,它与古代小说有着密不可分的血肉关系,尤其在想象力和创造力方面,对古代小说影响深刻。佛道所创造的神仙境界,仙、道、妖、鬼等意象,奇谲变幻的仙道法术,因果业报的结构,以及由此孕育的小说母题,无疑为小说世界带来了奇观异彩
三、明清之际的际是什么意思?
明清之际的“际”一般是时、时候、时期的意思,明清之时、明清时期、明清的时候。其它的还有间(明清之间)、遭遇等,具体的要看下面语句所对应的意思。
四、明清之际泸州新八景?
为提升泸州城市形象,建设宜居、宜业、宜游魅力泸州,“泸州新八景”评选、命名活动自2012年10月以来,全市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群众踊跃投票,经专家组多轮评审,现将“泸州新八景”选点、命名公示如下。
1、国窖飘香(国窖1573营沟头广场)
2、护国晓歌(护国公园、护国战争纪念馆及护国岩)
3、张坝翠廊(张坝桂圆林)
4、龙桥神韵(泸县龙脑桥及明清龙桥群)
5、春秋画壁(叙永春秋祠)
6、佛宝烟霞(合江佛宝国家级森林公园)
7、龙透双江(龙透关)
8、太平红云(古蔺太平渡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地)
五、明清之际江南手工业发展特点?
明清1.官营手工业:瓷器种类丰富,江西景德镇是著名的瓷都;南方丝织业进入鼎盛时期,特别是细密精致的缎,苏杭和南京成为著名的丝织业中心。
2.民间手工业:明中叶以后,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占据全社会手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3.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资义萌芽产生;清朝时,资义萌芽继续发展 。六、明清之际启蒙思潮的内容及意义是什么?
1、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主要表现在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三大进步思想家的学说和主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提出了种种限制君权的理论和设想;经济上,重视手工业、商业的发展,指出工商业和农业一样,都是“民生之本”,应该受到保护和鼓励;思想上,还批判程朱理学脱离实际的学风,主张躬自实践的积极思想,提倡走出门户,到实践中求真知,以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
2、进步意义有:强烈冲击了君主专制统治,给后世民主思潮以深刻启迪;经世致用思潮影响深远,治学方法开启清代考证之风;对晚明以来的思想解放潮流起到了一定的呼应效应。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明清之际出现新的思想的背景:
①政治上是:君主专制统治加强,社会矛盾尖锐;
②经济上是: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根源);
③思想上是:西学东渐中,近代科技传入中国,理学占统治地位,八股取士束缚人的思想。
七、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和欧洲启蒙思想的异同?
相同点:①强调人的价值②批判专制主义③宣扬理性主义④否定宗教神学。
不同点:①启蒙运动:为未来的资本主义制度设计了蓝图。
②明清进步思想:未能推动社会的转型,影响力有限。
八、明清之际儒学发生了巨大变化,请列举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学思想的四位主要代表人物?
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进入后期,君主专制制度的空前加强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表明了旧制度的衰落和新的社会因素的产生,江南一带的市民工商业者已经有相当的经济实力,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表现在思想领域就是你说的变化应该是反思传统儒家思想、反对封建专制主义的思潮的涌现吧?
这股文化思潮的代表人物是李贽、黄宗羲、顾炎武和王夫之。
九、明清之际进步思潮的领导阶层、口号、性质分别是什么?
出现了反封建。民主思潮,西学东渐,
代表是曹氏红楼梦,明清小说,
顾炎武李贽等人的民主思想,至于鸦片战争以后的进步思想另说着
利玛窦来中国传教
十、明清之际的四位思想家是哪四位?
明清之际的四位思想家是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李贽(1527~1602),汉族,福建泉州人。明代官员、思想家、文学家,中古自由学派鼻祖,泰州学派的一代宗师。初姓林,名载贽,后改姓李,名贽,字宏甫,号卓吾,别号温陵居士、百泉居士等。嘉靖三十一年举人,不应会试。历共城知县、国子监博士,万历中为姚安知府。旋弃官,寄寓黄安、麻城。在麻城讲学时,从者数千人,中杂妇女,晚年往来南北两京等地,被诬,下狱,自刎死。他在社会价值导向方面,批判重农抑商,扬商贾功绩,倡导功利价值,符合明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要求。李贽著有《焚书》、《续焚书》、《藏书》等。
黄宗羲(1610年9月24日—1695年8月12日)明末清初经学家、史学家、思想家、地理学家、天文历算学家、教育家,东林七君子黄尊素长子。汉族,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字太冲,一字德冰,号南雷,别号梨洲老人、梨洲山人、蓝水渔人、鱼澄洞主、双瀑院长、古藏室史臣等,学者称梨洲先生。黄宗羲学问极博,思想深邃,著作宏富,与顾炎武、王夫之并称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或清初三大儒);与弟黄宗炎、黄宗会号称浙东三黄;与顾炎武、方以智、王夫之、朱舜水并称为“明末清初五大家”,亦有“中国思想启蒙之父”之誉。
顾炎武(1613年7月15日—1682年2月15日),南直隶苏州府昆山人,著名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与黄宗羲、王夫之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儒。本名绛,字忠清;南都败后,因为仰慕文天祥学生王炎午的为人,所以改名炎武,字宁人,亦自署蒋山佣,学者尊为亭林先生。明季诸生,青年时发愤为经世致用之学,并参加昆山抗清义军,败后漫游南北,曾十谒明陵,晚岁卒于曲沃。学问渊博,于国家典制、郡邑掌故、天文仪象、河漕、兵农及经史百家、音韵训诂之学,都有研究。晚年治经重考证,开清代朴学风气。
王夫之(1619年10月7日-1692年2月18日),字而农,号姜斋、又号夕堂,湖广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衡阳)人。他与顾炎武、黄宗羲并称明清之际三大思想家。其著有《周易外传》、《黄书》、《尚书引义》、《永历实录》、《春秋世论》、《噩梦》、《读通鉴论》、《宋论》等书。